摘要:在反擊互聯網謠言的同時,也要學會充分利用有視覺說服力的照片、視頻來澄清事實,並借助互聯網的傳播速度,快速擴散真實信息,抑制謠言的變形與放大。 |
近年來,在微博等互聯網傳播平台上,一些謠言屢屢被傳播,有的還誘發了相當嚴重的后果。對於這種現象,我國政府在應對方面尚欠缺經驗。筆者認為,要有效應對互聯網出現的謠言,政府應善於利用其傳播機制。
要有效反擊謠言,政府首先應在各方面做出負責任的行動。應對互聯網謠言,要盡量在謠言出現前對關系人民切身利益的決策與行動做到充分的信息公開,讓人民參與問題的研究與決策過程。反之,當人們在某個事件上得不到充分信息時,就會產生不確定感甚至發生焦慮。社會心理學研究認為,心理焦慮和不確定感使謠言有機可乘。負責任的行動、充分的信息公開及科學民主的決策可以防止出現謠言滋生的“信息空洞”。
在互聯網空間反擊謠言,還應特別重視對謠言源頭的確認。在謠言出現之初,要努力迅速確定謠言源頭,並給予有力反駁,澄清事實。一定要努力辨別惡意制造謠言的信源與無意識傳播謠言的過程。對於惡意制造互聯網謠言的信源,可依法處理。對於隱去身份躲在“黑暗”中的“黑色宣傳”者,更應窮追不舍。中國正處於社會問題多發期,在這種背景之下,當謠言與社會問題相遇的時候,就極易在短時間內刺激人們的神經﹔互聯網謠言的影響會被放大並向現實中傳導,最終在現實世界中產生后果。
在反擊互聯網謠言的同時,也要學會充分利用有視覺說服力的照片、視頻來澄清事實,並借助互聯網的傳播速度,快速擴散真實信息,抑制謠言的變形與放大。因為,與謠言口耳相傳的古老傳播形態相比,互聯網謠言由於可借助富有視覺刺激性的照片,更容易激起人們的情緒反應。另外,與非虛擬環境中的謠言生成相比,互聯網上的謠言傳播生成迅速,更容易被加工、被改造。在互聯網上,時間的序列、空間的結構可被完全解構:一張過去的照片,可能被當成新近的照片加以理解,一張A地的照片,可能被認為是B地的照片。對於一般人而言,是很難對互聯網上的信息真實性做出精准判斷的。所以,在互聯網上很容易出現謠言“滿天飛”的局面,盡管許多情況下互聯網謠言的傳播是集體無意行為。
值得一提的是,不斷加強公眾的媒體素養,也是應對互聯網謠言的重要對策。法國學者卡普費雷將謠言稱為“最古老的大眾傳播媒介”,而在互聯網時代,謠言也很難消失。不過,隻要政府能夠客觀看待這種現象,不斷加強自身行動的社會責任感,不斷增加信息透明度與推進科學決策,不斷推動互聯網公眾的媒體素養,就有可能提高整個互聯網世界對謠言的鑒別能力與過濾能力。(作者是中國傳媒大學輿情研究所副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