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媒體集萃

丁剛:赤貧是暗瘡,政府、社會是消炎藥

2012年11月23日08:36    來源:《環球時報》    丁剛    字號:
摘要:聰明的政府善於把更多的責任分給社會,幫助更多的民間組織參與到扶貧濟困的工作中來,給這些組織的成立提供方便,給它們的活動提供更大的空間。此外,政府還可以指導社區和學校經常參與這樣的活動,促進社區和諧。

五名男童“悶死”事件引發了人們對貧困地區貴州畢節的高度關注,網上流傳的那些家徒四壁的土坯房令人震驚。它就像中國崛起健碩身軀上被華麗衣物掩蓋住的暗瘡,雖不明顯,但一旦扒開肯定不忍目睹。

現在,社會輿論要求追究當地有關機構責任的呼聲不斷升高。但是,追究責任的目的是為了盡可能地杜絕事件再發生,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對政府扶貧濟困,特別是幫助極弱勢群體的責任有更全面的認識。

這一事件表明,中國的極弱勢群體長期以來在一定程度上被社會忽視,很多人沒有想到今天還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人們不禁要問,我們的社會還有多少這樣的赤貧者,有多少這樣的流浪兒童沒有受到應有的關注和幫助。政府在這方面可以做的,首先是給媒體提供更多報道此類事情的空間,讓學校的教育中多一些對類似情況的介紹,讓整個社會,特別是年輕一代了解一個更全面、更真實的中國。

但僅此還遠遠不夠。像這樣的窮人和流浪兒童在很多國家都有,即使是在一些發達國家,也會有因各種原因造成的極端窮困者。中國即使實現了小康社會,也不可能徹底消除這一現象。了解這一現象的存在,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

畢節五名兒童“悶死”,既是當地政府有關機構沒有盡責的問題,同樣也是當地社會的問題。中國社會極其缺乏扶貧濟困的社區、民間和宗教組織,慈善機構的發展也不健全。因此可以說,我們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張社會救濟之網。

在很多國家,扶貧濟困都不只是政府管的事,更是社會做的事。教堂、寺廟以及很多民間社會團體都擔負著這個責任。比如,在美國,一些城市的政府設立了無家可歸者的救濟所,但為尋求幫助的人提供食物衣物,卻是由社區組織和慈善組織來做的﹔在泰國,寺廟也常會給無家可歸者提供食宿。隻有動員起社會的各個層面,才有可能為最需要的人提供最需要的幫助。

政府的能力再大也是有限的,而聰明的政府總是善於把更多的責任分給社會。幫助更多的民間組織參與到扶貧濟困的工作中來,給這些組織的成立提供方便,給它們的活動提供更大的空間。此外,政府還可以指導社區和學校經常參與這樣的活動,促進社區和諧,也讓年輕人從小就養成幫助弱者的習慣,培育社會的愛心。

總之,赤貧的暗瘡要消炎,必須結合政府、社會與一些公益人士的集體力量。要做到這些,中國還要有很長的路要走。(作者是《人民日報》高級記者)

分享到:

(責編:李文慧)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