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博採眾長

丁咚:習近平為何仿效鄧小平南巡?

2012年12月11日14:58    來源:海外網    丁咚    字號:
摘要:改革以及其程度和成效,取決於執政黨對國家、民族、公民的責任感和改革意願、執政黨克服利益集團阻力的能力以及執政黨聚集民意、民力參與國家事務的能力,三者缺一不可。

盤點十八大后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的施政作為,顯然經過精心謀劃和設計,頗見章法和套路。

在十八屆一中全會后舉行的媒體見面會上,他成為中共最高領導人中首位面向公眾發表就職演說者。回過頭來看看,在這份演說中,他說要對民族負責,對人民負責,對黨負責,儼然提前在以國家元首的身份宣誓,並實際上簡明扼要地闡述了他履職后的施政總綱和重點,即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總目標,一方面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努力解決群眾的生產生活困難,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另一方面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切實解決黨自身存在的貪污腐敗、脫離群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突出問題,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使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緊接著在展開施政后的第一個月底,他又率領最高領導機構成員集體參觀《復興之路》陳列展,再次發表公開講話,象征意味極為濃厚。他從中國自近代以來的苦難歷史和一代代人的奮斗歷程得出,所謂的“中國夢”最終歸結為一個目標、一條道路、一種精神和一項共識。一個目標即“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條道路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一種精神即“空談誤國,實干興邦”,一項共識即“必須堅定不移,長期艱苦努力,把黨建設好,把國家建設好,把民族發展好”。因為隻有國家好了,民族好了,大家才會好。他是以此呼吁國民以中國的滄桑歷史為參照,為了實現共同目標,彌合分歧,凝聚共識,戮力同心,擺脫虛浮,艱苦努力,真抓實干。

現行憲法頒布實施30周年為習近平發表憲政演說提供了契機。在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布實施30周年集會上,他首先照本宣科地對過去30年以及中共建政以來憲法實施的歷史經驗和不足進行了總結,這一部分仍然是舊調重彈,缺乏新意,乃至不乏溢美之詞,不過他的演說重心部分卻在其后對完善國家憲政體制和法治體制的論述上。他強調了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准則,並且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証憲法實施的職責。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雖然現行憲法並非一部適應和合乎時代要求的憲法,但即使如此,在貫徹實施過程中仍然大打折扣。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因此,習近平特別強調,憲法的生命在於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於實施。

去掉當代政治話語體系中的繁文縟節,以下的核心理念至關重要:

憲政體制下,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代表大會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實行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國家機關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職權、履行職責,各級法院、檢察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

憲政體制下,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國家有關監督機關要擔負起憲法和法律監督職責,加強對憲法和法律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健全監督機制和程序,堅決糾正違憲違法行為。地方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要依法行使職權,保証憲法和法律在本行政區域內得到遵守和執行。

憲政體制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証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保障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基本政治權利等各項權利不受侵犯,保証公民的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利得到落實,保障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憲政體制下,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關鍵是依憲執政。黨要依據憲法治國理政。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領導人民執行憲法和法律,黨自身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真正做到黨領導立法、保証執法、帶頭守法。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失職要問責,違法要追究,保証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利益。

在同一天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習近平還主持通過了政治局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

與此相關的是,被稱為搞經濟的能手和危機處理高手的王岐山受命擔任中共中央紀委書記,輿論盛傳他親自向人們推薦閱讀十九世紀法國政治家、歷史學家托克維爾的《舊制度與大革命》﹔十八大后在網絡助推下,反腐敗一浪接著一浪,漸成頻密態勢。

習近平當政后最為意味深長的動作是,改變其前任膜拜紅色圖騰的“傳統”,在鄧小平南巡講話發表20年后,仿效其曾經走過的路,從深圳,到珠海、順德,再到廣州,輕車簡從,帶頭落實上述規定,探訪民生,倡言改革。

在絕對權威已成歷史過去時的當代,以激烈政爭和內部妥協的方式催生的新一屆領導層從上任伊始就充滿了危機感,並對自身以及中國存在的問題和症結有著相對比較清醒的認識,為了扭轉執政黨腐敗墮落和官僚主義的形象,克服中國發展道路上日益堆積的巨大矛盾和困難,提高其凝聚力、公信力和領導力,習近平領導的新班子時不我待地向海內外發出推進改革的強烈信號。

現在看來,改革的總基調已定,隻不過改革的優先次序和路徑選擇,尚不明朗,引發了外界揣測紛紛。就像鄧小平的南巡為啟動新一輪改革,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樣,習近平的南巡也將為中國接下來重大的改革主題確定方向和重點。南巡,既有吸取基層智慧,為改革建言之意,也有廣為吹風,造成強大改革聲勢的目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出發前,最高領導層已經達成了改革共識。

從各種現象看,特別是作為核心領導機構重要成員之一的王岐山推薦大家閱讀《舊制度與大革命》一書,以及執政黨自蘇聯解體以來,一向對蘇聯式激進改革路線的恐懼和警惕,就說明不能指望會發生驚天動地的重大改變,漸進式但有突破的改革應該會成為執政黨的主要追求。並且從對團結一致、達成共識的呼吁本身看,也是期待民眾再給執政黨一點時間,從容進行改革,謀求通過可控的變革達到國家轉型的目標。

中國經濟處在十字路口的局面肯定十足地困擾著領導者們,擺脫經濟上的困難,並從制度和體制上向前推進一大步將會成為執政黨的首選目標。重點表現就是為政府主導型威權經濟體制鬆綁,權力能多大程度退出市場就多大程度退出,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對要素和資源的基礎性支配作用,積極鼓勵民營經濟發展,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體制和環境﹔啟動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擴大內需,增進消費,活躍國內市場。

反腐敗和改善執政黨的形象將成為政治改革的初期主要著力點。反腐敗的重點是現有對腐敗行為的約束和懲戒制度的執行,包括對網絡反腐的支持,以順應民意﹔其次,則是通過改革政府體制和經濟體制,減少各級官員介入、干預經濟、社會具體事務的權力,減少權力尋租空間﹔第三,則是完善憲政下的法治體制,強化憲法和法律權威,以懲戒機制防范腐敗勢頭的蔓延。作為改善執政黨形象的另一部分,則是對包括八項措施在內的黨內紀律的執行以及對細則的完善,以此形成約束黨員領導干部的制度和機制。

在政治改革之前,可能將會更加強調對體制內制衡因素和監督因素的貫徹落實,發揮現有制衡和監督機制作用。比如在憲政體制下,全國人大、政府、人民法院、檢察院依法各司其職﹔也可能會加強對言論自由的開放和保護,在不觸及根本利益的情況下,鼓勵互聯網發展,包容和支持網絡輿論對國家政治和公共事務的批評,擴大公民權利。

促進公民社會發育和社會組織成長,發揮社會在國家和公民之間的中介作用,緩沖社會矛盾和問題,將是執政黨在社會建設方面的重要選擇。一個褊狹的社會使得各種混亂因素從公民直接延燒至執政集團,令其疲於奔命也不討好,最終失信於民。因此,在有限程度內,在執政黨的有效領導下,放權於社會,促進公民組織的建設和發展,勢必將很快提上日程。

改革以及其程度和成效,取決於執政黨對國家、民族、公民的責任感和改革意願、執政黨克服利益集團阻力的能力以及執政黨聚集民意、民力參與國家事務的能力,三者缺一不可。以謹慎樂觀的眼光看待,目前已經展現出了改革的初步意向,然而即使進行有限的、漸進式的改革,關鍵也要看執政黨是否具有改革勇氣,能否以國家、民族、公民利益為重,積極調動各種優勢因素,破除前進道路上的障礙,以歷史使命感自我鞭策,將改革意願貫徹到底。 

(注:本文轉載自“丁咚--博客中國”,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