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雲南彝良農民跪訪事件激起的波瀾還未完全平靜,媒體又曝出陝西旬陽縣白柳鎮4名失地農民因跪攔人大代表視察車隊而被拘留的事件。旬陽四農民“跪”了20多分鐘,車隊中的市人大代表並未有任何動作。如果繼續追究人大代表為何會做出“遠離群眾”的這種選擇,根本上在於他們心裡只是將“人大代表”視作一項榮譽而非政治責任。 |
雲南彝良農民跪訪事件激起的波瀾還未完全平靜,媒體又曝出陝西旬陽縣白柳鎮4名失地農民因跪攔人大代表視察車隊而被拘留的事件。為反映征地補償問題,孫啟換、宋幫娥、李典秀、楊久紅等農民在涵洞十字處跪攔前來視察的安康市第三屆人大平利縣代表組車隊,導致交通阻斷達20余分鐘。
不到迫不得已,利益受損的農民是絕對不會採取“跪攔”車隊這一方式的。在這個講究法治追求公平正義的社會裡,農民的“公民意識”再不濟,他們也知道“跪著”維權會折辱自己的尊嚴。但是,在多次反映后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的情況下,或許唯有“下跪”才能引起重視吧?
遺憾的是,據新聞報道,旬陽四農民“跪”了20多分鐘,車隊中的市人大代表並未有任何動作。對於人大代表漠視民眾訴求的表現,輿論多有不滿。
人大代表來自人民,本應代表人民群眾的利益。一個基本的常識是,人大代表必須密切聯系群眾,才能真正了解社情民意,了解人民的意願所在,為人民行使好權利。人大也隻有密切聯系群眾,才會把自己置於群眾的監督之下,增強工作的責任感。如今失地農民跪攔車隊,無非是希望人大代表能夠走出車隊俯身傾聽他們的訴求,幫助農民解決問題。面對跪訪的群眾,這也本是一次了解民情傾聽民意的“絕好機會”,可惜在這20多分鐘裡,“視察民情”的人大代表反而干坐在車裡無動於衷。
人大代表為何對於送上門的民情閉門不納?或許因為車隊中的主要成員來自鄰縣,出面接訪身份上有些“尷尬”。但是,前來旬陽縣視察的這些人大代表畢竟是代表上級,身份尷尬等問題完全可以化解。人大代表為何不敢直面跪攔車隊的農民,最重要的原因恐怕在於他們擔心這些農民有不合理的訴求,一旦走出車隊和農民有了“交集”,自身可能也將陷於矛盾漩渦之中。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閉門不納”或許才是最“穩妥”的選擇。如果繼續追究人大代表為何會做出“遠離群眾”的這種選擇,根本上在於他們心裡只是將“人大代表”視作一項榮譽而非政治責任。如果 “人大代表”僅僅成為某些人的政治光環,未能有所作為、恪盡職責的代表也並不會遭到追究,那麼很難期望他們能夠真正履行人大代表的職責和義務。
習近平總書記在履新見面會上曾強調,我們一定要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密切聯系群眾本是中共的優良傳統,人大代表制度亦是我國具有優越性的政治制度,為何在基層,卻時有人大代表遠離人民、漠視民生的事件發生?“旬陽農民跪攔事件”當是一面鏡子,反射出基層人大代表履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應借此深刻反思如何改進和完善人大代表履職制,以期人大代表可以真正為民說話。
該起事件中人大代表的失職讓人遺憾,同樣令人痛心的是當地官方對事件的處理。農民跪攔車隊非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惹禍上身,被當地公安以“造成惡劣影響為由”拘留數日。“跪攔車隊”不是理想的維權方式,但畢竟也是公民的合法權利。哪怕是從《信訪條例》等規定來看,對待公民“攔訪”“跪訪”的行為,執法機關應當對其寬容勸解,而非簡單粗暴的打壓拘留。
同樣是跪訪事件,雲南省昭通市公安局經過認真復查后,已經撤銷了彝良縣公安局對彝良跪訪農民的處罰決定。而旬陽縣日前回應稱已成立工作組對此事展開全面調查。不知道官方調查后,最終能不能給出令人信服的結果?民眾跪求請願、代表拒不理睬過程中所撕裂的民心,能不能再得到修復?(陳方)
(作者為媒體工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