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日關系前景的種種不確定性因素面前,與其盲目樂觀,給自己吃定心丸,不如聽其言、觀其行,多想困難,未雨綢繆。 |
日本第46屆眾議院選舉正式結果17日早晨出爐,自民黨大獲全勝,在480個議席中奪得294個,加上盟黨公明黨的31席,自公聯盟將在新一屆眾議院佔據三分之二以上絕對多數席位。如無意外,自民黨總裁安倍晉三下周將出任新首相。
安倍重新上台,一些人可能會想起當年他在“后小泉時代”的“破冰之旅”,由此出現善意期待,希望中日關系再次迎來觸底反彈的契機。但是,從安倍一貫的保守理念和言行看,對此實在不宜盲目樂觀。
首先,安倍此次上台的歷程今非昔比。2006年安倍出任首相時並未經選舉考驗,類似自民黨內部“禪讓”,而這次安倍通過突出鷹派色彩先后在自民黨總裁選舉和眾議院選舉中勝出,其“使命感”將愈發強烈。尤其在修改憲法、集體自衛權、國防軍等安倍色彩濃重的主張方面,其鐵杆支持者的期待也異常高漲。兩相呼應,安倍必然想在突破戰后秩序方面有所“作為”。
其次,從安倍下野期間的政治活動內容看,在涉及中日關系的敏感事項中,幾乎都有他的身影和活動印跡,包括靖國神社、“慰安婦”、教科書等歷史問題,包括釣魚島等領土主權爭議問題。上次日本與鄰國交惡集中於以參拜靖國神社為代表的歷史問題,這次則涉及領土爭端和國家主權問題,安倍執政期間,上述“火種”有任何一個燃起,都將對中日關系帶來重大負面沖擊。
其三,日本政治生態已有根本性變化。自民黨內,代表穩健力量的福田康夫、加藤紘一等元老或退隱、或落選,大批新當選的議員中,保守色彩非常鮮明。黨外,社民黨、日本共產黨等傳統“護憲”勢力在這次選后繼續大幅退縮﹔而比自民黨更激進的日本維新會以54個席位崛起為“第三極”,為與日本維新會爭取保守陣營,自民黨向中間路線修正的可能空間非常小。
其四,國際政治形勢的急速變化,使得日本越來越向美國靠攏,日美同盟的軍事性質也將益發突出。明年日美將修訂日美安保指針,有可能更露骨地突出遏制中國的一面。
可以預見,安倍上台后,出於鞏固政權和明年夏季的參議院選舉需要,在中日關系上沿用過去的曖昧戰術。在中日關系前景的種種不確定性因素面前,與其盲目樂觀,給自己吃定心丸,不如聽其言、觀其行,多想困難,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