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美國官方、媒體和學界都在討論中國社會近期反美情緒上升,同時把中國反美情緒歸咎為中國大規模的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主義教育,其觀點很明顯出自理論分析,而非實地調研。 |
最近,美國官方、媒體和學界都在討論中國社會近期反美情緒上升,同時把中國反美情緒歸咎為中國大規模的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主義教育,其觀點很明顯出自理論分析,而非實地調研。
不同於反日情緒,中國社會並沒有根深蒂固的反美情緒。中國產生的反某國情緒,基本都與近代列強侵略帶來的屈辱有關,而美國是列強中對中國傷害最小的國家,相反在抗戰中美國政府和民間都給了中國巨大幫助,而冷戰對抗產生的強烈反美情緒已被冷戰后期中美關系正常化所沖淡。
改革開放后,美國的民主、自由和法治,優質的教育、先進的科學技術和高度發達的經濟,以及美國的時尚文化等被中國民眾廣泛了解,中國社會對美國產生了普遍的好感。每當中國面臨一些社會、法律、經濟和教育等改革時,專家學者和媒體都會介紹在相應問題上美國是如何做的,中國所謂與世界接軌很大程度上就是與美國接軌。可以說,美國在全世界其他任何國家恐怕都沒有像在中國受到那麼多的贊美,中國是非西方社會中反美主義情緒最弱的國家。
中國民眾對美國的好感並不能消除反美情緒的產生,因為反美情緒主要源於美國對中國國家利益的實際損害和不友好舉動。如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長期沿中國海岸線進行敵對軍事偵察,在中國與周邊國家領土爭端中,美國幾乎全站在中國對立面,等等。
對中國而言,美國如果是建設性介入中國與有關國家的爭端,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接受的。但從近幾年的情況看來,美國的介入很難說是建設性的。美國近幾年推行“重返亞太”戰略,遏制中國的意圖日益明顯。這被很多中國人解讀為美國不願意看到中國的崛起。
由於中國社會整體上對美國的好感,中國的反美情緒不同於有歷史仇恨的反日情緒,反美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以前不少曾經奉行反華政策的美國政要,后來因推行對華友好政策,成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因此,隻要美國改變其反華政策,中國的反美情緒將會很快消退。(作者是美國霍普金斯大學訪問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