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

周鴻軍:中國式救助,政府太強,社會太弱

2012年12月18日08:51    來源:環球時報    周鴻軍    字號:
摘要:前不久,國內接連出現流浪兒童和農民工的戶外死亡事件,讓中國輿論不斷質疑中國社會救助機制的不完善。其實扶貧救困是各國都面臨的共同挑戰,以筆者長期居住過的英國為例,中國政府在社會救助方面所做的工作並不比英國政府差。真正的差距其實是在中英慈善組織參與社會救助的深度和廣度上。

  前不久,國內接連出現流浪兒童和農民工的戶外死亡事件,讓中國輿論不斷質疑中國社會救助機制的不完善。其實扶貧救困是各國都面臨的共同挑戰,以筆者長期居住過的英國為例,中國政府在社會救助方面所做的工作並不比英國政府差。真正的差距其實是在中英慈善組織參與社會救助的深度和廣度上。

  每到聖誕節期間,整個倫敦大雪紛飛,總有一批露宿街頭的男女老少徘徊在地鐵、大型超市、銀行的暖氣口,撿煙頭、問路人要零錢和食物。上周筆者在倫敦參加會議期間,遇到一些英國本地流浪者,講著半生不熟的中文:“你好,中國人,可否給些零錢。”這一現象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尤為嚴重,本地人乞討現象屢見不鮮。比較倫敦市政府,中國東部等沿海城市,特別是上海在救助方面已大有改觀,不比發達國家差。

  上海市每年都會啟動嚴寒季節救助管理工作,派出公安、民政、城管三合一救助服務隊全城搜尋露宿街頭者,將他們送到救助站,為他們提供有空調、被褥和熱水的房間,並提供熱菜、熱飯。對一些回絕救助的流浪者,工作人員會留下被褥、食品及電話。而倫敦市政府卻無法做到聖誕節期間安置好每個流浪者。倫敦政府和警察局對此很無奈,當地報紙稱政府救助資金有限,警局面臨警力不足,無力關注流浪街頭者。

  而與英國的救助系統比較起來,中國慈善機構參與社會救助方面還有待加強。在大倫敦下屬的每一個城區都有一個幾百米長的主干道,而幾乎每個主干道上都有一家英國紅十字慈善組織的商店。有路人和附近居民將洗淨的衣物、被褥捐獻給這些商店,這些商店以不到原價的1/20的價格出售給需要者。這些店鋪由當地議會無償租給慈善組織,而來上班的大多是志願者,這已形成一種政府和非營利組織合作慈善的模式。這些商店要接受審計、審查和監督,很透明和陽光。

  英國的公民法律援助中心、醫院、地區政府和慈善商店均貼有免費求助電話的告示。這方面我們可借鑒,在火車站、長途汽車站、醫院、地鐵、教堂、綠地公園、各級政府門口的宣傳畫廊內,加大設置公益救助宣傳廣告的力度。救助、慈善是一個全民的良心責任義務,政府必須主導,但政府並非萬能。

  在比較中英兩國社會救助方面,先看看下列數據:中國大陸和英國的人口為13.4億人比6000萬人,而依據IMF 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人均GDP是5414美元比38592美元。一個是工業化率、城市化率剛過半的國家,另一個是福利救助制度完善、慈善文化發達的老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顯然中英兩國在社會救助方面存在差距也在情理之中。

  我們也應看到中國的扶貧救助和慈善事業正在向前發展。中國與貧困的斗爭可能還要持續至少幾十年。對任何幫助中國扶貧救困的人和組織,不論國籍和民族,都要予以鼓勵和感謝,而不應對其謾罵攻擊。而對無家可歸者的關懷顯示出一個城市應有的高度、氣度、成熟度以及城市人性化精神。在中國越來越開放、多元化的社會改革中,各類民間慈善組織要擔負起共建美麗中國的夢想。(作者是復旦大學客座教授)

分享到:

(責編:李文慧)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