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藝術家要怎樣創作是其自由,但將這樣一件“藝術品”置之公眾的視野,顯然罔顧了民眾對老子的想象,和這想象中的美好情感。 |
蘇州金雞湖畔的一尊老子雕塑因“吐舌露齒”,引起網友熱議。有網友戲稱雕塑看起來像吊死鬼。雕塑作者為此回應道,老子吐舌露牙,來自歷史典故“剛柔之道”,相傳孔子曾問道老子“剛柔之道”,老子沉默不語,張開了嘴,露出牙齒,吐了一下舌頭。舌頭是軟的,象征著柔的一面。而牙齒是硬的,象征著剛。(12月19日《揚子晚報》)
從圖片看,這位老子可說是面目可憎,眼睛凸出,隻有一顆牙齒,舌頭伸得老長,誠如網友所言,活脫一副吊死鬼模樣,的確有些嚇人。也難怪要引來網友的熱議和炮轟了,將老子以這副面目示人,實際上無異於強奸民意,並不尊重大眾。
據易中天先生所言,歷史人物一般有三種形象:實際形象、文學形象和民間形象。其中以民間形象流傳、影響最廣,它代表的是一直以來民眾對相應人物的想象和認同,在這些想象和認同中,則包含著價值觀、道德判斷、美好情感等因素的延續,也是種文化傳承和力量。
老子已經不是一般的聖賢、思想家,實際是早已“羽化成仙”,或在書上或在百姓心裡,老子是壽星、是神仙,隨之也演繹出了諸如老子降青牛、老子成壽星、成仙等神話故事。對於這樣一位“仙人”,在民眾的心目中,即使不是仙風道骨,也得是和藹可親的,再不濟也必須是很酷的,就算隻有一顆牙齒,在把他的畫像、雕塑呈現在世人面前時,也應該是“笑不露齒”的,總之不能面目可憎一副吊死鬼的樣子。
作為一件付諸公眾的雕塑,一方面在藝術上不應“拔”得太高,以致曲高和寡,另一方面,看到這個“吊死鬼”,又有幾人會下意識地往典故上聯想,會用藝術的眼光來欣賞呢?膽小的孩子看了又會如何?
藝術家要怎樣創作是其自由,但將這樣一件“藝術品”置之公眾的視野,顯然罔顧了民眾對老子的想象,和這想象中的美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