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

杜浩:“末日圖書”帶來哪些文化思考(碰撞)

2012年12月28日08:24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杜浩    字號:
摘要:在人類文學史上,還有很多描寫人類災難、末日題材的經典作品。比如加繆的《鼠疫》,也可以歸入“末日圖書”之列。作家不僅寫了災難,更寫了災難背后的人性,其對人性挖掘的深度,令人警醒。

所謂的“世界末日”終究只是謠言。不過對於書商們來說,“世界末日”無疑是個絕好的商業噱頭。所以,差不多從電影《2012》上映之后,各色“末日圖書”便充滿我們的圖書出版界。

走入各大書店,我們會看到《末日愛國者》、《末日凶猛》、《瑪雅預言書:2012世界末日》、《末日之雪》、《2012瑪雅預言真相》等幾十種“末日圖書”都在銷售,其中僅關於“瑪雅預言”的圖書就有不下十余種。

隨著12月21日的過去,這些“末日圖書”的最終命運就是“速朽”。對於這樣的結果,人們並不意外。

因為這些“末日圖書”只是給讀者帶來一種驚悚感。很多“末日小說”為“末日”而“末日”,一味渲染神秘感和恐怖感,而當“末日”過去,這種渲染也就變得蒼白無力、滑稽可笑。內涵、思想深度和文化品位的缺失,決定了這些“末日圖書”最終會走向“末日”。

我們知道,出版分為三大境界:其一為咨詢出版,滿足讀者對咨詢的一時需求﹔其二為愉悅出版,滿足讀者休閑娛樂的需要﹔其三為文化出版,指向沉澱下來的文化思想成果。“末日圖書”折射的是出版界的浮躁之風,他們寧願追求商業化、功利化和快餐化,隻將自己的產品定位於前兩個境界,標准低也就預示著速朽。

那麼,對“末日圖書”應該怎樣看待?我曾看過美國作者約翰·梅杰·詹金斯的《2012:史上最神秘日期背后的神話、謬論和真相》,此書對流行全球的“2012”現象,還是提出了比較完整可靠的見解。

在人類文學史上,還有很多描寫人類災難、末日題材的經典作品。比如加繆的《鼠疫》,也可以歸入“末日圖書”之列。作家不僅寫了災難,更寫了災難背后的人性,其對人性挖掘的深度,令人警醒。此外,描寫人類災難的經典作品,還有大江健三郎的《廣島札記》,讓·奧諾的《屋頂上的輕騎兵》等。

這些記錄人類災難的圖書讀物之所以不朽,就在於它們把人類的痛苦、悲哀、噩運、災難上升到形而上學的高度進行理解和認識,這種經驗超越了具體的事件而具有普遍的意義……

“末日圖書”如果能激發出人們對自然和人類命運的焦慮與自省,就有積極的意義。偉大的“末日文學”,應該可以幫助我們解除實際生活中的痛苦,引發我們的沉思,去面對人生的更大的災難、死亡、痛苦,從而使我們的生命獲得勇氣和力量,心靈得到慰藉,懂得人類在宇宙中奇特的附屬和短暫的地位,培養我們的認知力、情感和思考力,並由此產生出理智、智慧與自信。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