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火爆的《泰囧》,成為迷茫時代釋放群體浮躁的精神出口,這本身就是一件文化囧事。應該透視到,在這個價值潰散和壓力沉重的困窘年代,人們在遭遇怎樣的生態困境和精神尷尬。 |
電影《泰囧》太火了。現在,這部電影已經打破國產片票房紀錄,票房超7億,有望沖上10億。不論是電影人,還是看電影的人,現在都看得有點懵,甚至傻眼了。這到底是為什麼?拋開水軍炒作和商業營銷等外部因素,還是得從電影本身來說一說。
《泰囧》是部公路喜劇片,不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會被過度解讀讓人陷入更大的價值迷思,也不像《一九四二》將人帶進壓抑沉郁的氛圍,它讓人們在密集的笑點中,找到了一個短暫安放心靈的輕鬆地帶。簡言之,這部電影成功聚焦了中國最大的觀眾群——價值潰散和壓力沉重的人們。
價值潰散和壓力沉重,讓這代人普遍無所適從。以遠離說教的輕鬆娛樂,甚至是流俗搞笑來消解內心迷茫虛空,自然成為一種公共選擇。連《泰囧》導演徐崢都坦言,這部電影最大的遺憾是“不夠深刻”、“少了點情懷”。從票房角度,現在絕對要感謝這種淺表性和大眾化。
一部《泰囧》的火爆,是一個浮躁年代殘酷的文化寫照。《泰囧》和奧斯卡同類型的《雨人》,都在講述一段擺脫金錢利益誘惑,回歸親情倫理的心靈旅程。但達斯汀·霍夫曼主演的《雨人》,能夠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是因為深刻內涵與藝術價值。
本土化的公路電影《泰囧》,沖擊力和爆發力全在於徐錚、王寶強、黃渤這群超級“囧神”組合,釋放出更“接地氣”的喜劇效果。
同樣是“傻”,“雨人”的一半天才,一半白痴,那份“傻”總帶著直抵靈魂的強勁力量﹔《三傻大鬧寶萊塢》中的“傻”包裹著追求心靈自由與自我實現的精神底色。而在《泰囧》裡,成功人士徐朗遭遇割不斷“傻根”形象的市井小人物王寶,不斷上演囧事。
除了喜劇搞笑,剩下那點回歸親情的心靈啟迪,完全淪為虛浮的外殼。但喜劇搞笑,對那些在權利、尊嚴、公平、安全上遭受損害,卻又無所適從的人們來說,足以充當最需要的精神麻醉劑。所有的人生,都是在路上,以公路喜劇片的既定模式反映中國人的現實生態,是個很好的表達框架。
火爆的《泰囧》,成為迷茫時代釋放群體浮躁的精神出口,這本身就是一件文化囧事。應該透視到,在這個價值潰散和壓力沉重的困窘年代,人們在遭遇怎樣的生態困境和精神尷尬。
而在這樣的語境下,探索更加深刻,更有價值,更具情懷的文藝作品,無疑就需要更大的付出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