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媒體真正吸引讀者尤其是高端讀者的,更多是各種報刊上對新聞事件的精辟“解讀”和觀點表達。解釋與評論往往比熟知的基本事實更具力量,更能打動讀者。 |
在新年第一天,人民日報在其官方微博上宣布,2013年,周一到周五,每天推出一塊評論版,要在社會轉型的斑駁底色中凝聚共識。人民日報在該條微博中表示:“新一年,我們將努力說真話、寫實情,讓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更具親和力感染力,更有可讀性可視性,實實在在服務讀者”。人民日報首次為開辟“評論專版”,在微博上引起網友的熱議,截止1月4日上午9點,新浪微博的相關討論已達 30多萬條。
與時俱進的改革:互聯網時代下傳統紙媒尋求的突破
2012年12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主辦的2012年中國社會形勢報告會上,透露出“整體看來,城市居民最信任的媒體依次是電視、報紙,網絡排在第三位。但30歲以下青年群體最信任網絡的比例相對更高,佔21.6%,超過報紙排在了第二位”。近年來,特別是自媒體的迅猛發展,傳統紙媒的聲音不斷被網絡所削弱,民間輿論場的“聲音共振”往往佔據優勢地位,由此也吸引了更多的關注與信任度。基於大篇幅新聞消息報道的紙媒面臨著話語權的流失。在互聯網的沖擊下,黨報黨刊面臨著越來越多網絡媒體、社交網絡和市場化媒體的競爭,媒體影響力不斷受到弱化,學界與業界甚至產生“報紙消亡論”的憂慮。
如果說,真實客觀的新聞事實就如媒體的生命,那麼,評論則像是其“活的靈魂”。媒體的核心價值不僅僅在於傳遞真實社會信息,還在於體現的價值立場上,對一件事的是非判斷上。這包涵了應有的是非觀、歷史觀、人文觀等等,這些觀點決定了媒體報道的重點、角度、態度等等,從而也決定著該媒體在群眾中的份量,在輿論場中的影響力。
在自媒體時代,網絡往往因其迅捷性而沖在了“消息”的最前沿,往往在新聞事實消息傳播方面佔有優勢。傳統紙媒要報道的新聞事實,大家可能早已從海量微博和論壇貼文中獲悉。但是,傳統媒體相比於網絡媒體具有更可靠的信息渠道、更客觀的信息資源,由此可具備更為權威聲音的潛質。同時,我們不能否認的是,盡管互聯網在信息傳播方面佔有優勢,但在新聞事件的深度解讀分析方面,卻存在先天的不足。
可以說,媒體真正吸引讀者尤其是高端讀者的,更多是各種報刊上對新聞事件的精辟“解讀”和觀點表達。解釋與評論往往比熟知的基本事實更具力量,更能打動讀者,解除人們對於新聞事件和話題的各種不確定性,幫助人們理順復雜的矛盾關系與態度,採取相應的應對舉措。在報紙同質化嚴重的今天,獨特的視角和思想是很難復制的。人民日報開設評論專版,正是積極尋求新的社會信任支點的有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