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新內閣副首相麻生太郎上任后的出訪第一站竟選了緬甸,麻生在緬甸可謂出手闊綽,緬甸拖欠的約5000億日元債務,計劃在1月內予以免除,且將在3月底前提供約500億日元規模的日元貸款。這意味著安倍內閣已經啟動經濟外交,恢復對緬甸停止二十多年的經濟援助。 |
【海外網1月7日報道】日本新內閣副首相麻生太郎上任后的出訪第一站竟選了緬甸,還給緬甸送去免除債務、提供貸款的“大禮”,引發了外界對日本新內閣經濟外交的關注。新加坡聯合早報網今日發表文章,稱麻生太郎此舉看似有些讓人出乎意料,而實際上卻是情理之中,“一石多鳥”。
文章說,日本如此重視緬甸,背后有著深刻的經濟利益和戰略利益的考量。尤其在緬甸不斷推進民主化進程,並與美國修繕關系以來,愈來愈契合日本的“價值觀外交”和“自由與繁榮之弧”方針。
實際上,日緬曾有過一段蜜月期,日本對緬甸的經濟援助早在1955年就以戰爭賠款的形式開始,上世紀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日本先后有四任首相對緬甸進行過正式訪問,時任緬甸領導人奈溫(尼溫)亦多次訪問日本。不可否認,日本的經濟援助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據相關資料,緬甸位列日本經濟援助接受國的前十名,一度進入前五名,直到1988年緬甸進入軍人政府執政時期,日緬關系進入了冰封期。
1988年以來,中國向緬甸提供了大量的貸款和無償經濟援助。2003年,中緬兩國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緬甸聯邦政府關於免除緬甸聯邦政府部分到期債務的議定書》,中國還給予緬甸最惠國待遇,緬甸在這二十多年來也發揮著其獨特的地理位置的價值,有助於中國打造通向歐洲、中東、印度洋的戰略通道。
緬甸在陸上連接東亞、東南亞和南亞地區,瀕臨印度洋,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有了這個通道,降低了中國由中國海、馬六甲海峽,因美國、印度等國的遏制而所遭受的風險。隨著中國的發展,中國對海外的能源與資源需求更大,緬甸在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中的位置亦更加凸顯。日本更是對緬甸有政治和經濟利益的雙重訴求。
最近一兩年來,日本不遺余力地強化與緬甸的關系,斥巨資於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能源與資源行業。去年8月,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緬甸代理處執行理事吳佐倫吳表示:“為使緬甸能同時開展公共建設、飲用水改善、電力設施三大類項目,日本政府將開始啟動新長期貸款計劃”。這是20年內日本首次對緬甸提供貸款。
日本對緬甸的經濟投入是全方位的。諸如,日本計劃幫助緬甸在2015年建成迪羅瓦港口經濟特區,在緬甸的航運、鐵路、公路及航空交通等領域向緬甸提供幫助,在當地開展稀土、鎢、鉬等金屬礦山的地質勘查,將投資緬甸近海石油開發,與緬甸共同開發稀土等天然礦物資源……。緬甸進行民主化改革,美國總統奧巴馬親自訪問緬甸以后,日本在“重返緬甸”方面,已大面積提速。
緬甸是有著6000多萬人口的市場,且各種資源豐富,對於缺市場又少資源的日本來講,其經濟意義不言而喻。最重要的是,日本“重返緬甸”挑戰中國的傳統利益,壓縮中國的戰略空間。一直以來,對緬甸的累積投資額中,中國是第一位,中國是緬甸最重要的鄰國,是緬甸進口的主要來源,在遭受西方國家壓力時,中國往往站在緬甸這邊。
而今,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中國的傳統“后院”正被慢慢侵蝕。日本媒體認為:“越來越強大的中國影響力透過緬甸向印度洋延伸,將直接威脅到日本經濟商品及能源海運生命線,因此一直呼吁政府要在爭奪東南亞地區影響力的競爭中強於中國”。安倍新內閣的意圖十分明顯,就是要同中國爭奪緬甸的外交主導權和豐富資源,重塑在國際政治領域中對緬甸問題的發言權,以消解中國對緬甸的影響力,這是日本遏制對華“包圍圈”的重要一環。
緬甸已經成為大國博弈的主戰場之一,隨著日本等西方國家的強勢回歸,中國在緬甸的傳統優勢正日漸式微,若不採取積極作為,很可能被邊緣化。
(原題:日本“重返緬甸”讓中國邊緣化,作者侯金亮是中國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