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博採眾長

郎遙遠:北京“天人合一”敲響GDP崇拜喪鐘

2013年01月14日13:19    來源:海外網    郎遙遠    字號:
摘要:進入新世紀,中國加速了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進程。東部發達地區已基本上進入到了后工業化發展階段。但是,這些先發地區“工業化”,基本屬於“世界工廠”范疇。

中華文明倡導的“天人合一”,在首都北京率先實現了。天也灰蒙,人也灰蒙。

“北京空氣臟得像鬼子放了毒氣彈!”網友在微博大肆抱怨。近日來,籠罩京城的霧霾持續加重,市民紛紛戴上口罩出門防毒。昨日北京呈現“極重度空氣污染”,天空被染成黃色,今天PM2.5濃度逼近1000,瀕臨“爆表”。這是實行新的空氣質量標准以來,北京空氣質量指數的一個最高點。

去年,環保部曾對美國駐華使館監測PM2.5數據,大動肝火。環保部長周生賢在兩會吟詩:“暖風吹得游人醉,莫把中國當美國。”外交部出面斥美“不符合外交公約”,環球時報鼓動人民不能看美國大使館“眼色”。如今,霧霾不看美使館“眼色”,不顧環保部長的“詩興”,不可抗拒地來了,鋪天蓋地給首都蓋了一層灰被子,令人艱於呼吸。北京因此多了一個世界之最,世界首都空氣污染之最。

現實是最好的老師,當頭棒喝,能喚醒人們的良知和常識。也許此時,周部長和更多京官應該踱出空調房,走到北京街上,體驗一下霧霾。當然,周部長不妨再賦一首《沁園春》:“北京風光,千裡冰寒,萬裡塵飄。望長城內外,濃霧莽莽﹔京華上下,陰霾滔滔。車舞長蛇,煙鎖國道,交通事故節節高。須幾日,看褐色塵裹,分外泥淖。空氣如此糟糕,引無數市民躲貓貓。惜美國使館,略輸蠻橫﹔網民批評,稍遜官騷。一代天驕,央視褲衩,不見臉面隻見腰。俱往矣,數爆表指數,還看今朝。”

在我看來,北京市民不是在呼吸霧霾,而是在呼吸“中國模式”。

不管御用學者給“中國模式”披上什麼樣的衣裳,戴上什麼樣的花環,所謂“中國模式”,說穿了,就是中國特色的、中央集權下的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中國今日之路,實際上就是發達國家昨天走過的路。在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的進程中,中國除了政治體制,其他方面都在努力學習西方、積極追趕西方,而無自己獨特的、創新的、完善的發展之路,更談不上對人類文明生活方式提供嶄新的實踐和理論。經濟學界貌似一些新觀點,其實都是拾人牙慧。中國經濟改革和發展,無一不是遵循歐美經濟理論在探索和進步。

歐美卓越的經濟學家仍然能較為理性的為我們提供一些思路。正如凱恩斯所說,講求實效的人們,自以為能夠與所有精神世界中的影響絕緣,到頭來不過是某位已故經濟學家的奴隸。當前熱遍全國、尤其在中西部如火如荼的工業區建設熱潮,便隻不過是先行工業化國家走過后留下的一個重復印記而已。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了,中國有自己獨樹一幟、自成體系、引領世界的經濟學嗎?中國各路神採飛揚的經濟學家,有誰寫出一部經濟學巨著,震撼世界經濟學界,開辟新天?御用學者吹得天花亂墜的所謂“中國模式”,充其量只是中國實行市場化和法治化的一場補課。難怪撒切爾夫人對社會主義中國斷言:“一個隻能出口電視機,而不是思想觀念的國家,成不了世界大國”。為什麼中國成不了思想大國呢?因為權力逼仄了一個國家和民族創新的自由空間,在當今中國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的戰略裡,缺失了一個最重要、最關鍵的思想自由。

毋庸置疑,中國人智慧和勤勞。隻要解脫了桎梏,解放了思想,長期被壓抑的創業精神和創新精神,就如火山般迸發出來。中國經濟奇跡的主要動因,在於市場化的改革,以及與國際市場的對接。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大量資源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如土地資源、勞動力資源等,得到更加有效利用。外向型經濟彌補了國內消費需求不足的缺陷,支持經濟高速增長。通過引進外國先進設備和吸收外國技術,迅速縮小了中國產業技術水平與世界的巨大差距,經濟的高速增長得到技術進步的有利支撐。中國經濟總量躋身世界第二,一方面得益於中國承接了世界工廠的角色,另一方面得益於中國本身就是世界最龐大的消費市場,還有一方面是房地產、基礎設施、礦產資源等領域的投資拉動。

但是,在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進程中,中國非常急功近利,國家意志和國民心理均如此,並沒有體現出令世界折服的東方智慧。西方工業化付出的沉重代價,中國人同樣沒有智慧去避免,同樣前赴后繼,跳進同一個生態災難的陷阱,甚至有過之無不及。

進入新世紀,中國加速了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進程。東部發達地區已基本上進入到了后工業化發展階段。但是,這些先發地區“工業化”,基本屬於“世界工廠”范疇。如果中國的產業特征是“世界工廠”,那將是中國產業發展的倒退。因為發達國家制造業的“空心化”,實際上是將增殖較低的裝配部分轉移出來,或者將具有環境污染的產業剔除出來,而自己則牢牢把持對高附加值部分、如關鍵技術和知識產權的控制,形成雙方相對收益上的巨大差異,使得裝配方根本無力實施技術趕超。科學技術的落后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的實際經濟和政治地位。

更令人憂慮的是,工業化生態災難就像一個擊鼓傳花的球,西方發達國家傳給了中國,在地方GDP政績挂帥下,各地政府通過招商引資以土地和稅收等優惠政策爭搶項目,在這個過程中,各種高污染、高危害的垃圾項目被引進來,使得中國事實上成為了全球跨國公司的試驗場。沿海地區已經備嘗生態災難的苦果,拉高了投資項目的環保門檻,於是,工業化生態災難這個球,又傳給了更廣袤的中西部地區,大投入、大產出、高能耗、高污染的重化工業化,狼煙四起。

去年3月份,我隨“全國名博貴州行”考察團,考察了貴陽、凱裡等城市開發區建設。八山一水一分田,旖旎風光在貴州。貴州秀麗古朴、植物多樣性、生物繁多、原生態文化多元,風景如畫、氣候宜人,是中國休閑旅游勝地。貴州的發展定位,應該和雲南一道,打造中國休閑旅游特區,成為全國環境優良、不可多得的后花園,並上升為國家戰略。但是,在GDP崇拜的工業化潮流中,工業強省成為貴州最嘹亮的執政口號,發展工業成為貴州經濟第一要務。貴州各地工業園區如雨后春筍,各種在沿海地區已不吃香的高污染重化項目,紛至沓來。在凱裡,我們考察團到開發區,還沒下車,就聞到了一股刺鼻的化工味。一個投資巨大、產出巨大、污染也巨大的化工項目,已經落地。同行的環保專家指出,這種化工污染空氣可導致成人骨質疏鬆、新生兒缺陷。我們回味一路的清新空氣,環顧四周的青山綠水,這一切都將毀在工業化的鐵蹄下,無不感到痛心。

為什麼中國最后一塊淨土,工業化后發的貴州雲南,不能規劃成為中國休閑旅游特區,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呢?從國家決策層面看,從來缺失全國經濟大格局的科學規劃。中國幅員遼闊,人口龐大,建設一個海南國際旅游島,遠遠不能滿足未來國民休閑旅游的需要,中國需要更多青山綠水的世外桃源。從地方政府看,工業化最能體現GDP增長率,最能體現一個地方官員政績。不獨是貴州雲南,中國沒有一個城市,能幸免工業化污染的生態災難。

在當今中國,幾乎所有河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長江、珠江等江河流域的大量石化企業的建立,使得這些地區可能隨時爆發安全事故。最近山西長治苯胺泄漏事故,污染了兩條河流,嚴重影響下游百萬市民生命健康。不僅官方信息公開滯后,而且缺乏應急行動機制,對污染處理后續問題,可控性差。不顧生態環保的GDP增速,也加快了中國生存環境惡化的增速。

GDP崇拜的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導致環境惡化,更嚴峻的問題,體現在人的生存安全和健康威脅。大量礦山企業的無序開發,大量化工項目的漠視環保,使得環境污染直接成了中國人健康的第一殺手。中國已經沒有一座無污染的城市。珠三角地區九個城市中,每萬名新生兒中就有276人出生缺陷,長三角地區的癌症患病率逐年提升,中西部地區城市也紛紛走上工業化生態災難的不歸路。

當下中國大干快上搞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正當性不容置疑,結果不僅讓我們這一代人付出代價,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我們的下一代不僅生存環境被污染,而且還要受到身體殘疾傷害,大量的缺陷后代將帶來巨大的社會壓力。如果隻看到各地政府完成GDP增速任務,彰顯了執政黨經濟建設能力,而漠視生態災難給國民帶來生命健康損害,如果隻看到今天矗立的水泥鋼筋大廈,而漠視大量先天缺陷孩子的降臨,那我們的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還有多少意義?所謂“中國模式”,還有多少引以為豪的閃光點?

前不久《人民日報》海外版吹噓的“中國模式正在打破普世價值霸權”,認為“曾幾何時,普世價值成為一個帶有西方價值觀霸權的代名詞。近代以來,普世價值束縛了世界夢,西方文明窒息了多元性。歐洲有識之士紛紛對中華文明復興寄予希望,期待中國能創新出一條西方之外的替代選擇。換言之,世界需要中國夢。”

這簡直是痴人說夢。中國宣傳機器,除了給百姓洗腦、給權力洗臉,除了吹牛和吹捧,除了圓場和圓謊,就不能說真話,普及常識嗎?中國引以為榮的經濟奇跡,不就是在沿襲西方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的老路嗎?

中國和發達國家相比,要追趕的領域實在太多。當下中國創新動力不足,技術進步不快﹔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壓力加大﹔貿易摩擦不斷、出口受阻、國際競爭激烈、外貿條件惡化、外貿順差過大、外貿依存度太高﹔工業、城市、東部地區發展快,農業、農村、中西部發展滯后,“三農”問題嚴重,城鄉、地區發展差距擴大﹔收入差距擴大,發展成果分享不均﹔公共品供給不足,看病難、買房難、上學難、就業難,生產安全和社會治安問題嚴重﹔農民、農民工、下崗職工等弱勢群體問題突出﹔民主、法制不健全,誠信缺失、道德失范明顯,政府有些不該管的事仍然還在管,有些該管的事又沒有管好,腐敗現象遍布官場。難道這些是中國創新出的一條西方之外的替代選擇?難道是中華文明貢獻給世界的中國夢?

重蹈西方工業化引發生態災難的覆轍,足以說明中國智慧並沒有高於西方文明之處。中國需要全面反思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之路,在國家發展戰略和執政舉措中,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深刻而豐富的內涵。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建設“美麗中國”,把“生態文明”貫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中。環保部長周生賢說:“環境換增長老路,中國走不起。”但是,為什麼中國各地政府的GDP崇拜,依然樂此不疲呢?不徹底破解GDP崇拜的政績緊箍咒,中國生態環境必將越來越惡化。縱然建成了“小康”,恐怕失去了健康。

科學巨匠愛因斯坦說過一番令人深思的話:“這樣了不起的科學,了不起的工業化,它既節約了勞動,又使生活更加舒適,為什麼帶給我們的幸福卻那麼少呢?坦率地回答是,因為我們還沒有學會正當地區使用它。”

在工業化、現代化之路上,中華文明的智慧體現在哪裡?我在《中國經濟挺過“最糟糕時期”了嗎?》一文,曾認為:

其一、憲政改革。建立更加公平、更具包容性的經濟和民主政治制度。國民經濟要為國民的生活服務,而不是為官員的政績服務,不能以“保八保九”的政治任務,強加給地方政府,迫使一些地方政府造假和瞎干,甚至禍害子孫。權貴階層子女可以早早移民國外,但老百姓還要在這片土地繁衍生存下去。經濟成果的公平分配,比GDP增速重要一萬倍。那些動輒貪污、轉移境外數億、數十億的贓款,幾千萬億的“三公”消費,天文數字的維穩經費,如果讓全民共享,用來完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那能消除多少社會矛盾,提高多少國民幸福指數呢?

其二、創新強國。首先還中國大學以獨立自由,大學是一個國家的創新大本營,大學不能再匍匐在權力和金錢之間。創新無不源自人的創造靈感,在自由寬容的環境和心境中蓬勃生發。桎梏重重,哪來長袖善舞?急功近利,哪來科學發明?“美麗中國”視野下的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一定源自“創新型國家”戰略的落地,舍此,沒有其他路。

其三、道德重建。現代化不能成為拜金主義的天堂,現代人依然需要心理慰藉。社會大眾為了消費而消費,隻會讓心靈越來越空虛,少欲知足,生活自然變得富裕。真正的幸福,在人人彼此的感恩之中。這才是中華文明的應有魅力。

(注:本文轉載自“郎遙遠--鳳凰博客”,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