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日,北京市環保局新聞發布會通報了空氣污染應急方案的執行情況,北京共有58家企業實現了停產,完全切斷了污染源。同時有41家企業通過降低生產、提高污染防治設施運行效率等方式,降低了30%以上的污染排放。 |
空氣污染的開放性和流動性,決定了空氣污染應急預案的制定和實施不是一個城市的事。
昨日,北京市環保局新聞發布會通報了空氣污染應急方案的執行情況,北京共有58家企業實現了停產,完全切斷了污染源。同時有41家企業通過降低生產、提高污染防治設施運行效率等方式,降低了30%以上的污染排放。
為應對重污染天氣,北京連續啟動了多項應急措施,近百家企業停產限產,力度可謂空前。然而,這些措施的效果,卻十分有限,因為此次的重污染天氣是跨地區的連片污染,大量外來污染物侵入北京,導致區域污染和本地污染出現疊加,據悉,近幾天,北京的北部、西南部、東南部等地,空氣污染水平明顯高於城區。
那麼,這種外來污染的“侵入”規模有多大?以PM2.5的重要來源,燃煤污染為例,北京每年燃煤量為2000多萬噸,而天津達7000萬噸,河北的燃煤量則高達到2億多噸。僅津冀兩地相加,燃煤污染規模就是北京的近14倍。
為了治污,北京一直對污染工業實行限制和外遷的政策,但與此同時,北京周邊如內蒙古、山西、天津、河北等地,卻是鋼鐵、建材、火電、化工等重化工業密集,這些產業均是PM2.5等污染物排放的大戶,當北京企業在污染天氣裡停產限產減排,周邊地區的企業生產排污卻照常,北京不可能獨善其身。
柴油車也是PM2.5的排放大戶,屬於污染天應急的重點關照對象。可是,柴油車中,許多都是營運客車、廂式貨車、卡車等跨地區運行車輛,治理難度很大,單靠一個地方,難以遏制柴油車這一流動的污染源。
空氣污染的高度開放性、流動性,決定了空氣污染應急預案的制定和實施不應只是一個城市的事情,而應該是區域性的共同行動。
因此,國家相關部門,需以此次重污染天氣為契機,將重污染天氣的“區域性應急聯動”,提上日程。例如,對於北京及周邊省市連片污染問題,可要求應急預案啟動門檻、應急措施水平等做到統一,打破部門和地區隔閡,建立常設性的污染治理和應急聯席會議制度,在污染應急工作中,注重信息互通,資源互補,加強協調配合,力爭實現應急的無縫對接,步調一致。
可以看到,此前的沙塵暴治理,正是由北京、河北、內蒙古等多個省市協同作戰,才獲得了初步成功。重污染天氣的治理和應急,同樣需要循此思路。空氣污染威脅之下,沒有誰能置身事外,北京污染嚴重,燕郊、廊坊的日子同樣不好過,抵制空氣污染威脅,北京和周邊省市其實都站在一起,區域協同治污,是共同的責任。
在應急之后,對北京周邊產業結構和減排的問題,也應納入加快調整的日程。與此同時,也應該認識到,如何協調區域同步發展,更是治污的根本之道。無論是從短期的治污,還是長遠的協調來看,京津冀等地一起致力於消弭區域性的發展差異,也正是同呼吸共責任的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