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未來,中國要在經濟上走出“邪路”,歸於正途,必培育大眾產業,中產階層,大眾消費。 |
富人地圖,震動江湖。
近日,中國建設銀行聯合波士頓咨詢公司聯合發布了《2012年中國財富報告:洞悉客戶需求致力科學發展》的中國財富管理市場報告。該報告的調研范圍為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中隨機抽取的金融淨資產達到600萬元人民幣及以上的1900多名額度高淨值客戶。對中國富人的地域分布,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被稱為中國的“富人地圖”。據報告顯示,中國富人最多的前幾個省市,依次是北京,江蘇,上海,浙江,廣東。
無獨有偶,早在去年7月底,胡潤研究員和群邑智庫聯合發布了《2012胡潤財富報告》,詳細剖析了目前中國內地富裕人士的數量、地域分布情況以及消費習慣等。報告中“富裕人士”的門檻為:擁有一千萬元人民幣以上資產的個人,資產包括可投資資產、未上市公司股權、自住房產和藝術品收藏。報告顯示,北京千萬富豪達到了17.9萬人,億萬富豪約有1.05萬人,均排名第一。
官方和民間的兩大調查結果都顯示,中國富人最多的地方並不是中國最強大的經濟省份廣東和江浙魯,而是北京。這是一種極度不正常的現象,折射了中國經濟的邪路。
可以想象,美國的富豪都來自華盛頓,那會是什麼情況?財富集中於首都,說明此國是一個權貴的國家。作為一個典型的市場競爭充分的國家,美國富豪最多的地方,是在經濟中心紐約,不是華盛頓。甚至,美國的財富也不集中於紐約,而是分布全國。同時,美國的富豪分布很均勻和分散,其世界500強的產生也很均勻和分散。沃爾瑪就在美國的一個小鎮上。
或者有人說,東京和倫敦不也是日本和英國富人最多的地方?但是,東京是日本最富強的地方,東京都市圈富甲全國。倫敦亦是英國經濟中心,但是,北京不是中國經濟中心,論經濟總量,廣東和江浙,山東遙遙領先,作為省級統計單位,北京在全國排名,不過是中下游。
北京不僅是政治資源最集中的地方,也是經濟資源最集中的地方,說明中國離市場化還很遠,權力對資源的配置還是非常強的,市場還沒有成為完全主體,這是很多國家不承認中國為完全市場經濟國家的重要原因,這也是未來中國經濟必須進行深入改革的原因。
財富集中於北京,亦是中國社會階層貧富分化的縮影。從事壟斷行業的階層,與權力親近的階層,掌握了國家的經濟命脈,處於財富的頂端,而廣大民眾,卻處於財富的末端。去年底,北京師范大學管理學院和政府管理研究院共同發布《2012中國省級地方政府效率研究報告》,報告稱,中國基尼系數已達0.5以上,接近社會動蕩線。
報告把中國的收入層次形象的描述為金字塔型,收入金字塔的頂端高居著佔總人口的10%的高收入者,擁有幾乎佔全國份額一半的私人財富﹔這座金字塔的底座的絕大多數人收入較少,甚至有些在積累著債務。上市國企高管收入是社會平均工資的128倍。企業業主與雇主的收入最高相差251.87倍,中國前400位富豪的財富佔GDP的比重在2010年就已經達到10.45%。而美國前400位富豪佔GDP的比重到2011年才超過10%。這表明中國財富集中的程度已經超過世界經濟最發達國家,而作為一個窮國,這種情況極不正常,集中於北京的權力階層,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中國,不僅是富人不正常地集中於北京,而不是廣東,浙江等中國經濟最富有活力的地方,甚至中國最大的企業,也集中在北京,而非廣東浙江。
去年7月,《財富》中文發布了2011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最新排名。中國兩岸三地共入選79家企業。其中,大陸企業入選69家,台灣企業入選6家,香港入選4家。
如果將入選的69家大陸中國企業如果按照總部所在地進行省區分類,可以發現其分布是不均衡的,竟然有40余家的總部在北京,上海有6家,廣東有4家。河北3家,山東、湖北和浙江各有兩家。江蘇、吉林,天津,河南,山西,遼寧各有一家。
北京的經濟總量,在全國省區一級統計單位中排名中下流,但是卻誕生了最多的世界500強,而考究其企業性質,竟然100%為官營企業。
北京與上海上榜企業的總數,赫然是全國所有其他省區總數的兩倍有余。廣東,山東,江蘇,浙江等中國經濟重鎮,都隻有寥寥幾個,甚至江蘇竟然隻有一家。
中國最大的企業集中於北京,對於中國造成了兩大危害。其一是導致了畸形的經濟結構,其二是導致了畸形的社會結構。
美日等國入選世界500強的企業,多來自技術密集型,制度創新型企業,以及新興產業。入選世界500強的中國企業,這些來自北京的巨頭,多數集中於石油、金融等壟斷企業,在中國企業的前十名中,竟然有3是搞石油的,而在金融行業,全球一共18家上榜公司,中國的國有銀行就佔了一半。
從全球領域來看,500強上榜企業,多為實業公司,上榜最多的美國,其最有活力的公司,亦為實業公司,如蘋果,可口可樂等。而在中國,競爭性領域誕生的企業鳳毛麟角。
同為中國企業,大陸上榜企業,與台灣上榜企業,亦區別重大。台灣上榜六個企業,鴻海實業, 緯創,仁寶電腦,台塑石化,台灣中油,廣達電腦,幾乎全部都是制造業,而且集中在電腦制造。凸顯了台灣強大的制造能力。台灣遠比大陸富強,但是卻老老實實搞制造業,對比大陸,如此龐大的貧困人口,卻老指望以新興產業,高端產業和服務業突圍,其投機主義傾向值得警醒。
財富集中在北京,表明中國離市場經濟仍然很遠。在全球主流國家,是民營企業唱主角,在中國是官營企業唱主角。在主流市場經濟國家,入選的企業以競爭性行業的實業公司為主導,在中國,入選的是以權力壟斷型企業為主導。民企式微,官企坐大,實業式微,壟斷坐大。成為當下中國經濟結構失衡的主要表象。
就國家經濟安全而言,財富集中於首都,非常不合理。北京挾制了太多的全國性資源,對於地方的發展,造成了抑制作用。當下地方版四萬億難以禁絕,根源就在於全國性的資源分配不合理,地方不得不自謀出路。同時,在發生對外戰爭的情況下,首都一旦有變,將出現毀滅性的災難。在民國時期,國民政府將財富過於集中於南京,當日本佔領南京后,中國經濟遭遇巨大創傷,可謂前車之鑒。當下中日爭鋒,未來中俄爭鋒,北京均處戰略威懾之下。
由此,則中國未來不僅需要打破壟斷,鼓勵更多的競爭性企業的崛起,同時,亦需更均衡的大企業分布,最強企業都集中在北京,並非吉兆。將多數央企遷出北京,將多數高校遷出北京,將多數機關遷出北京,分散各地,不僅事關公平,更關乎國家經濟戰略安全。
最大企業集中於北京,折射了中國畸形的經濟結構,
最多富人集中於北京,折射了中國畸形的社會結構。
未來,中國要在經濟上走出邪路,歸於正途,必培育大眾產業,中產階層,大眾消費,由此,則民營企業必重新崛起,實業經濟佔據主導,同時,經濟發展的成果能夠普及大眾,實現普遍的富裕。
(注:本文轉載自“羅天昊--鳳凰博客”,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