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人口紅利逐漸消減、原有的改革紅利釋放完畢,勞動力成本上升,基礎設施投資潛力減弱,技術引進所帶來的效益降低,資源約束逐步增強等因素,都將促使我國中長期經濟增長中樞下移。 |
2013年世界經濟不確定性依然較多,外需乏力局面難以得到顯著改善,預計2013年中國經濟增長略有回升,但中國恐怕很難再回升到2004年到2007年那樣兩位數的高速增長了。
首先,經濟增長總體呈現穩中有升。從GDP環比增長速度來看,2012年前三季度的增速分別為1.5%、2.0%、2.2%,呈逐季走高態勢。綜合看,經濟在調整中正積聚復蘇力量,並在震蕩中逐步趨穩。
其次,“三駕馬車”逐步易位。2013年,出口難有明顯好轉,歐債危機、地緣政治沖突、貿易摩擦等都對出口增長形成負面影響,預計出口增長率在8%左右。固定資產投資仍將保持較快增長,2012年出台的總額逾萬億元的基礎設施支出規劃效應將逐漸顯現,同時隨著保障房建設力度加大,將沖抵房地產市場調控帶來的投資增速回落影響,預計2013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21.5%左右。隨著收入分配改革的推進、社會保障體系的逐步完善以及各項促消費政策的推出和落實,人們的消費潛力將得以逐步釋放,預計2013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增長14.5%左右。
另外,新型城鎮化為經濟增長提供新引擎。新型城鎮化將以推進農業人口市民化為主要方向,並將呈現出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農村的新特點。預計新型城鎮化將會產生龐大的汽車、能源, 以及家電、電子、紡織服裝、食品飲料等日常生活消費品的需求,同時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市政水利建設、現代農業、環保、教育、醫療、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建設以及老齡化產業等市政民生相關的投資仍將繼續增長。
盡管當前實體經濟層面數據顯示經濟企穩態勢逐步明朗,但在經歷30年高速增長以后,國內經濟正處於從外延式的規模擴張向內涵式的結構調整、從投資出口主導向消費主導、從政策刺激向內生增長轉變的拐點。
中國人口紅利逐漸消減、原有的改革紅利釋放完畢,勞動力成本上升,基礎設施投資潛力減弱,技術引進所帶來的效益降低,資源約束逐步增強等因素,都將促使我國中長期經濟增長中樞下移。
出口紅利效應減弱降低對經濟的貢獻度。在全球新一輪量化寬鬆政策背景下,隨著人民幣升值壓力上升及要素資源價格上漲,我國出口企業將受“雙重擠壓”,勢必削弱以成本優勢為核心的“中國制造”產品的競爭力。
人口紅利拐點顯現推升勞動力成本上升。當前我國已經步入超低生育率國家行列,人口老齡化加速,適齡勞動人口逐年減少,勞動力成本逐漸升高,人口紅利正逐步消失。
轉型壓力下的企業利潤增速低位徘徊。經濟結構優化和調整給制造業帶來陣痛在所難免。從企業經營情況來看,產品價格下降使企業主營業務成本增速快於主營業務收入增速,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巨大壓力。從上市公司情況看,當前經營性現金流淨額為負的上司公司佔比已達30%以上,高於2008年水平。在企業高負債率下,融資成本難以下降,未來企業盈利增長空間不會太大。
短期內消費對經濟拉動的主導作用難以顯現。在經濟從政策刺激向內生增長轉變的調整期,經濟增長中樞必然下移。一方面,以消費拉動為主導的經濟必然不是高速增長的經濟﹔另一方面,短期內消費拉動經濟的主導作用尚難以顯現。此外,我國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方面還不完善,加之收入分配不均衡,居民報酬佔比下降,造成居民防御性儲蓄增加消費率降低。2001年以來,我國儲蓄率上升有所加快,2011年達到30.5%,而消費率則出現持續下滑態勢,2011年僅為49%。
未來,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和消費等內生增長效應的逐步顯現,我國的經濟增長方式將真正得以轉變,經濟增速將逐步趨穩,但增長中樞下移難以避免,兩位數的經濟增長將難以再現。(作者是華夏銀行首席財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