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

湯嘉琛:春運是轉型期中國的一個隱喻

2013年01月21日08:38    來源:海外網    湯嘉琛    字號:
摘要:觀察春運,我們能摸到中國改革的“硬骨頭”。既得利益者成為阻擾改革的掣肘。相關部門避談壟斷體制改革,消極應對票價需調整的質疑,用行政手段叫停搶票插件,拒絕向電子商務網站開放網絡售票接口,其內在邏輯其實是一致的。

如果要觀察今日中國的成就與問題,春運無疑是最佳視角。在春節前后四十天時間,數以億計的中國人輾轉往返,共同匯成一次人類最大規模的遷徙行動。隻要將鏡頭對准春運時期的中國,將目光聚焦春運路途上的中國人,我們就足以管窺這個東方大國最醒目的輝煌與憂愁,也能感知中國民眾最真實的生存狀態。

通過春運這個窗口,我們能夠感受到“中國速度”。隨著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發展交通運能的速度也舉世矚目——鐵路運營裡程已居世界第二位,高鐵裡程全世界第一,高速公路裡程世界第二,民航市場全球增長最快。

另一個速度,則體現為中國民眾出行需求的逐年遞增。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從1991年到2013年,中國春運客流量從8.5億人次飆升至34.07億人次,增長了3倍多,且最近幾年都年增近4億人次。這樣的增速,在世界上任何國家都是難以想象的。在浩浩蕩蕩的春運大軍中,還有一股正在壯大的游客隊伍,這正是中國人生活水平提升的表現。

從表面上看,春運是一個交通問題,它表現為以上兩個速度之間的矛盾,也即運力增長與出行需求增長之間的矛盾。但從本質上說,春運其實是一個發展問題,它幾乎是社會轉型期中國的一個隱喻,既關乎個體命運,又指涉宏大命題。

觀察春運,我們能夠看到城鄉二元結構導致的人口單向流動。為尋求更好的發展機遇,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告別本鄉本土,潮水般涌入城市。春運成為一種周期性遷徙運動,也源於城鄉二元結構制造的社會割裂。

觀察春運,我們能夠藉此審視中國區域發展的失衡。春運客流量的不均衡分布,基本對應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失衡的現狀。那些火車票開售20秒即被搶光的地區,必然是遷徙式務工大潮的主要流入地﹔而火車票相對好買但可選車次較少的地區,多數是中國經濟的窪地。

觀察春運,我們能夠看到這個國家的復雜性。今日中國早已不再鐵板一塊,不同階層之間,利益博弈比以往更加多元,民眾訴求也漸趨豐富。當城市白領樂於用刷票軟件進行網絡購票時,眾多農民工卻悵然於售票窗口已很難再買到票。如何協調和統籌各方利益,考驗著管理能力與執政水平。

觀察春運,我們能夠感受到這個國家的進步。經過多年努力,“買票貴”已成歷史, “買票難”的矛盾依然突出。無論是推行網絡購票、電話購票、延長網絡購票期限、通過微博發布“購票日歷”和出行攻略,都是值得肯定的進步。中國所有的問題,都是以這種日拱一卒的方式逐步改變。但不得不說,這種改變和進步的速度、力度都稍顯不夠,也因此收獲的吐槽聲遠多於贊揚。

觀察春運,我們還能摸到中國改革的“硬骨頭”。春運不只是鐵道部的事,需要交通、民航、發改委等部門合力應對,但目前各部門自成體系,自守圈子,並沒有資源共享、信息互通的意願。另一方面,既得利益者成為阻擾改革的掣肘。相關部門避談壟斷體制改革,消極應對票價需調整的質疑,用行政手段叫停搶票插件,拒絕向電子商務網站開放網絡售票接口,其內在邏輯其實是一致的。

現階段,春運要讓所有人滿意,可能性為零。主政者要清醒地認識到,春運之困與中國發展相伴生,解決這個老大難問題,必須跳出交通建設的局限,在更宏大的框架內全局統籌。隻有將發展問題解決好,才能找到求解春運難題的鑰匙。

(作者為海外網特約評論員)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分享到:

(責編:鄒雅婷、李文慧)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