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於2012年的中國經濟,人們普遍關注的是這一年出現的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問題。但對眾多依賴外貿出口的中小企業而言,有一點新變化更值得關注。那就是隨著中國成為中等收入國家,經濟增長速度下行將成為常態,而海外需求短期內難以改觀,外貿型企業在贏利模式、技術能力、市場選擇上都要有長期轉向的打算。 |
對於2012年的中國經濟,人們普遍關注的是這一年出現的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問題。但對眾多依賴外貿出口的中小企業而言,有一點新變化更值得關注。那就是隨著中國成為中等收入國家,經濟增長速度下行將成為常態,而海外需求短期內難以改觀,外貿型企業在贏利模式、技術能力、市場選擇上都要有長期轉向的打算。
依據近年的經濟數據和指標判斷,中國在達到人均GDP5000美元、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后,經濟將會保持在7.5%左右的增長水平上運行。而伴隨著增長速度下行出現的一個突出現象就是生產制造成本不斷上升。例如,去年第三季度的經濟增長速度下降至7.7%,但每100元工業營業收入裡的成本增長0.22元。由於成本上升和海外需求下降,從去年前三季度的經濟數據看,進出口方面已對經濟增長產生負貢獻,對經濟增速的貢獻是負5.5%,拉下0.4個百分點的經濟增速。與之相比,消費成為拉動當季度經濟增長的最重要因素,貢獻率達55%,帶動經濟增長4.2%,投資的貢獻率則為50.5%,拉動經濟增長3.9%。可以想見,隨著消費穩定增長、出口面臨很大壓力的情況成為常態,外貿型企業要考慮的方向必須隨之變化。
首先,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慢的情況將持續下去,而中國企業舊的贏利模式已經無法維系下去。以前不少加工制造業企業利用國內低廉的勞動力、土地等生產要素,很容易從海外引進資本、技術,兩種優勢一結合,便能在國內市場順利銷售產品,等國內市場飽和后,再開拓國際市場。然而,中國企業如今連環境因素也被要求計入成本,那種隻顧上產能、不考慮成本的贏利模式將逐步走到盡頭。
其次,一些外貿企業靠進口他人技術、做大產能、獲取利潤的做法也難以為繼。雖然2013年國際經濟會出現一些復蘇跡象,會對中國出口帶來積極影響,使舊的贏利模式仍能維持一定空間,中國企業也能靠進口一些技術繼續保存一部分國際市場,但是中國企業進口的先進技術越多,代價也會越高,受到的約束也越重。例如,中國一直鼓勵進口汽車技術,但很多使用進口技術生產的汽車很難走出國門,因為歐美在出口這些技術時,就已經嚴格限定這些產品的銷售范圍是中國境內或其他特定市場,為其進入國際市場設置藩籬。所以對中國外貿型企業而言,這條路將越走越窄,核心的問題還是得有立足國內市場做技術創新的長遠打算,產能強、技術弱隻會成為別人的附庸。
另一方面,國內消費將逐步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大動力,外貿企業的市場選擇也應隨之變化。這並不是說外貿企業又要因轉戰國內市場擴大投資規模、生產線,而是要求企業要更多地講究產品的針對性、生產效益、品牌效益、附加值、核心競爭力這些東西,從而吸引越來越挑剔的國內消費者。未來勞動力價格仍會不斷上升,中國企業既要承受其壓力,也應通過產品結構調整來迎合社會收入分配的調整,適應中國成為中等收入國家的社會市場變化,從國內消費中獲得生存空間和發展機會。(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本文是作者在“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中小企業發展論壇”上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