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

鄧海建:資本下鄉,會不會成為污染下鄉的通行証

2013年02月17日08:31    來源:湖南紅網    鄧海建    字號:
摘要:當此背景下,很有必要杞人憂天一下:資本下鄉,會不會成為污染下鄉的通行証?

中央一號文件鼓勵城市資本下鄉發展農業並首提發展“家庭農場”,部分企業入農出現了“非糧化”、跑馬圈地等傾向。而城鎮化則被部分地方政府簡化成拆遷征地,損害農民利益。(2月16日《華商報》)

資本下鄉已經成為2013年的熱詞。新型城鎮化,以及農業產業發展,都離不開與資本的耦合。“下鄉”其實並不需要號召,逐利是資本的天性,隻要制度藩籬拆除,其他生產要素活躍起來,資本下鄉的熱情定然不會太溫吞。

眼下,專家學者主要的擔心是兩個:一是與民(農民)爭利。在資本與產業工人的上一輪較量中,盡管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保駕護航的法令層出不窮,但強資本、弱勞工的格局始終未能扭轉,30多年改革開放后隻剩下老弱病殘的鄉村,能在與城市資本的博弈中站穩腳跟嗎?有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我國登記注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60余萬個,入社農戶達到4600多萬,佔全國總農戶的18.6%,一大批工商企業也進軍農業——然而,現實呢?農民專業合作社中,出現了許多隻挂牌子不搞合作的“空殼合作社”、企業入農也出現了“非糧化”等值得注意的傾向。

二是跑馬圈地。據農業部初步統計,截至去年底,全國家庭承包經營耕地流轉面積已達2.7億畝,佔家庭承包耕地(合同)總面積的21.5%。其中,流入工商企業的耕地面積為2800萬畝,比2009年增加115%,佔流轉總面積的10.3%。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中,什麼VIP的手段都能使得出來,鄉村在招引城市資本的時候,恐怕隻會有過之而無不及。那麼,耕地紅線和糧食安全,國土資源與增量擴容等,會不會成為新的頭等難題?

誰也不能抹殺城市資本與下鄉之間的必然聯姻。這既是盤活分散低效傳統農業的需要,也是順應工業化、城市化的需要。十八大之后,伴隨著一號文件的鼓舞,城市資本必然能在“下鄉”的浪潮中找到大有作為、大可作為的天地。但眼下最最要緊的,也許未必是根本利益或土地懸疑,而是迫在眉睫的污染命題。

與一號文件同樣舉國關注的,還有“污水直排地下事件”。春節過后,公益人士鄧飛等人披露,在少數地方,化工廠造紙廠等將污水通過高壓水井壓到地下,致命性污染地下水卻可逃避監管,而地下排污法已在多地蟄伏多年。隨后,《人民日報》官方微博在轉發相關評論后,向網友開展信息征集,新華社鏗鏘發問:地方能否多點良知與擔當?事實上,污水直排地下,直接因素就是兩個:一是各地治污力度加強,各種“鐵腕”方案層出不窮,污染企業在轉型與環保的壓力下,隻能劍走偏鋒﹔二是直排地下的企業往往身居非城市地區,中西部與農村地區為甚,民眾的監督舉報能力孱弱。

當此背景下,很有必要杞人憂天一下:資本下鄉,會不會成為污染下鄉的通行証?

這樣的擔心基於三個因素:一是農村地緣廣闊,是很多污染型企業“騰籠換鳥”的理想去處﹔二是農村處於非環保敏感地帶,類似鎘污染事件、癌症村等,若非媒體與輿論介入,基本隻有逆來順受的份﹔三是農村污染監管難度更大,無論是舉証或投訴,所受掣肘因素更多。資本怎麼“下鄉”,有很多游戲規則與邊界,而不能帶著污染一起“下鄉”去——當是最后的底線。如何守住這個底線,是個揪心的話題。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