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歷史上看,東西方都有尊重學問、崇尚教育的傳統,都給予知識人更多的權力空間,然而,在知識權力化上,東方走得更徹底,使其完全納入等級秩序中,結果在現代化大潮面前,我們喪失了寶貴的發展機遇,一度被甩在后面。 |
太多的苦難與挫折,提醒著今天的讀書人,要對權力化思維方式保持高度警惕,應堅持普遍性的視野,不能隻憑著幾個教條,通過少量的案例加上演繹邏輯,就匆忙下結論,更不能主動迎合與媚俗,以海罵、教訓為樂事。作為評論者,應堅持正確的批評,避免錯誤的批評。
因網友發帖“晒”過年巨額賬單引發共鳴。近日,有媒體將其定義為“中國式裝腔”,直指70后、80后,稱他們“為了衣錦還鄉,不得不裝有錢,撐面子”,並大肆嘲諷。
首先,愛慕虛榮是普遍人性,未必能分成中國式、美國式、匈牙利式等﹔其次,過度虛榮當然不好,但僅從功利角度去評判,也不公允,人類文化多是虛榮的產物,如不向往贊美,22個人在球場上狂奔90分鐘有何意義?隻論利害,不顧面子,社會將走向崩潰﹔第三,老一代人同樣愛“撐面子”,只是表現形式不同,調查不充分,隻拿70后、80后說事兒,有年齡歧視之嫌。
中國有數千年專制傳統,在古代“文化帝國”的架構中,知識與權力高度結合,甚至將兩者等同起來。所以,讀書不是為了求道,而是變成獲取權力、加入分贓集團的通途。一方面,知識生產走向封閉、腐朽,造就了許多死學、絕學,使“中國人式的博學”成了諷刺用語﹔另一方面,培養出大量有學問無邏輯、有知識無修養的讀書人,他們以極盡刻薄地嘲笑他人為榮,他們不屑於傳播和普及,專等他人疏忽,他便能從中無限上綱,以彰顯其衛道之怒,即使他人沒有疏忽,也可以硬性地編排出疏忽來。
從歷史上看,東西方都有尊重學問、崇尚教育的傳統,都給予知識人更多的權力空間,然而,在知識權力化上,東方走得更徹底,使其完全納入等級秩序中,結果在現代化大潮面前,我們喪失了寶貴的發展機遇,一度被甩在后面。
太多的苦難與挫折,提醒著今天的讀書人,要對權力化思維方式保持高度警惕,應堅持普遍性的視野,不能隻憑著幾個教條,通過少量的案例加上演繹邏輯,就匆忙下結論,更不能主動迎合與媚俗,以海罵、教訓為樂事。作為評論者,應堅持正確的批評,避免錯誤的批評。
正確的批評,止於公領域,就事論事,不對人亂發議論,尊重社會的多元形態﹔而錯誤的批評則公私不分,混淆論人與論事的區別,公然踏入他人的私生活說三道四,表面上看是在道德規勸,實際上是粗暴的權力炫耀,它將撕裂共識的基礎,在人們心中埋下恐懼與仇恨的種子,其惡果將長期難以消除。對此,媒體人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