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

湯嘉琛:春節,觀察中國的文化切片

2013年02月19日09:49    來源:海外網    湯嘉琛    字號:
摘要:如果我們將春節的變遷,置於更寬廣的時間范疇進行審視,便不難發現,如今的春節,早已不再是我們兒時記憶中的模樣。透過春節這個文化切片,我們可以用一種直觀的方式,深入觀察中國社會的肌理和病灶,進而找到傳承傳統文化的價值與魅力、補齊現代化城鎮化進的精神程短板、激發文化多樣性和創造力的對症之方。

當煙花爆竹的聲囂逐漸隱去,當節日時的空城再度車水馬龍,當上班族重新開始朝九晚五,春節就像一件一年隻穿一回的禮服,被我們暫存在了時光的衣櫥。站在春節的尾巴上,咂摸著過年的余味,很多人可能覺得,今年這個春節,似乎與往年毫無二致——春運路途依然困頓顛簸,春節晚會依舊乏善可陳,春節的最大主題依舊是聚會與吃喝,就連媒體上關於年味漸淡的討論,都已經是老生常談。

然而,如果我們將春節的變遷,置於更寬廣的時間范疇進行審視,便不難發現,如今的春節,早已不再是我們兒時記憶中的模樣。無論是春節期間的年俗,還是春節的影響力,抑或人們對春節的態度,全都以一種不易覺察的方式,發生了深刻的改變。這種春節之變,正是我們觀察中國之變時,一個絕佳的文化切片。

春節成為中華文化譜系中,傳承最完整的一個傳統節日,關鍵原因在於,這個節日被人們賦予了特殊的情感和文化意義。春節是闔家歡樂的時刻,春節是走親訪友的時節,春節是品美食穿新衣的良機,這些觀念和認知,從小就植根於我們的生活,伴隨我們成長,並因此具備了某種心理慣性﹔同時,春節也是慎終追遠和緬懷先人的時刻,是祈福納祥與傳承文明的時機,是檢閱社會進步與經濟發展的良機,它蘊含著中華兒女熟知的文化密碼,已成為文化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過,在這個社會、文化、經濟都急劇變化的時代,春節的儀式意義和精神內核或許不會輕易改變,但春節的文化符號卻在移風易俗中不斷更新。從最原始的走家串戶,到后來的電話拜年、微博拜年、微信拜年,信息技術改變著人們的交往方式﹔從央視春晚獨霸熒屏,到各具特色的地方衛視春晚盛宴,再到風生水起的網絡春晚、打工者春晚,節日文化的多樣與多元也前所未有﹔從全民燃放煙花爆竹到更加注重安全和環保,從大魚大肉“剩宴”不斷到熱捧“光盤行動”,從圍坐火爐嗑瓜子、看春晚到舉家旅游過年,我們的年俗正變得日漸理性和豐富。

所有這些與時代洪流同步的變化,並沒有摧毀中國春節所包含的鄉土情結、親情認同和文化共振,相反,它們給春節打上了信息化和全球化的鮮明印記,讓這個古老的東方節日煥發出了現代氣息。人們歡度春節的形式已經與時俱進,但這個節日仍是中國人深入骨髓的生活信仰,它所折射的家庭歸屬感也並未減弱。

春節之變,還表現為這個中國節日的世界影響力正在與日俱增。早些年,還隻有一些海外媒體會零星地關注春節,其焦點也是舞龍、舞獅、餃子、煙花等中國元素所建構的異域文化景觀,但如今的春節,已成為外媒觀察中國的窗口﹔相信很多人也已注意到,國外政要的問候與祝福,已成為中國年的一道“例牌菜”,有些國家甚至將春節定為了法定假日﹔國外的很多商家,也開始抓住春節這一巨大商機,開展各類促銷活動。春節的影響力和吸引力,正穿越文化和地理的邊界。

與春節的世界影響力相匹配和對應的,是在海外工作和生活的華人越來越多的現實,是中國國際地位和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的世界共識,是中國文化在進一步探尋與世界“接軌”時取得的卓越成效。與政治、經濟、軍事領域的進步一樣,中國在文化層面“軟實力”的提升,也是審視今日中國的現狀與未來的重要維度。

春節的變化,與時代變遷和國家發展同步同軌。梳理春節之變,正是反思傳統與現代如何有機融合的契機。從春節的新氣象、新趨勢、新問題中,我們能看到中國發展的成就與輝煌,能體悟到中國社會思潮與民眾心態的變化,同時還能覺察到中國社會在轉型期所面臨的一些新矛盾。透過春節這個文化切片,我們可以用一種直觀的方式,深入觀察中國社會的肌理和病灶,進而找到傳承傳統文化的價值與魅力、補齊現代化城鎮化進的精神程短板、激發文化多樣性和創造力的對症之方。

(作者為海外網特約評論員)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分享到:

(責編:李文慧)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