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已經邁過了單純追求增長速度的門檻,實現可持續的和諧發展成為主流基調。勞動與休息要統籌兼顧成為社會共識,人們發現:休息也是發展的動力。從這個意義上說,人的休息權利應該得到充分保障,對休假的認識也應該做相應的調整,不能在“休假”和“不敬業”之間畫上等號,提倡可持續發展,不鼓勵透支將來的一時拼搏。 |
發展的成績、增長的奇跡,正在由勞動的汗水澆灌而出﹔然而,休息也是發展的動力
中國人每年的公共假期有115天,已經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此消息一出,網上一片戲謔之聲,網友紛紛吐槽:哎呀,我又拖了大家的后腿!
調侃雖屬自嘲,卻或多或少與我們的日常體驗相符:假期雖有,卻因種種原因,休不大夠。
從大處講,這與我國目前所處的發展階段有關。正值發展的黃金機遇期,中國在爬坡,各階層都在甩開膀子大干。發展的成績、增長的奇跡,正在由勞動的汗水澆灌而出。不光經濟領域,種種社會事業,歷史的短板亟須彌補,現實的任務亟待完成,這注定了當下是一個忙碌的時代。
時代大勢決定了個人的選擇。國人正懷揣著瑰麗的生活夢想,奔跑在路途上。很多人選擇加班加點,希望精確地切分個人時間以換取更多的財富回報,在理性經濟人意識的支配下盡力拼搏,無暇休息。
然而,我們已經逐漸站在了新的發展關口。
中國已經邁過了單純追求增長速度的門檻,實現可持續的和諧發展成為主流基調。勞動與休息要統籌兼顧成為社會共識,人們發現:休息也是發展的動力。
還是從宏觀上說,充裕的休息時間可以保障國民健康,對於降低公共衛生醫療支出、保証勞動力供應有著重要意義﹔假期讓人們脫離了快節奏、高強度的工作帶來的壓力,對於提高公民幸福指數至關重要﹔假期還能刺激休閑經濟的發展,帶動消費增長,拉動內需的擴大。
從個人的發展而言,財富的堆砌和終日的勞作並不能成就一個健全人格,每個人的生活中也不能總是充斥著工作和加班。現代工業生產帶來的勞動流水線化,容易導致一種“西西弗斯困境”:日復一日地重復勞作,且永無止境。勞動樂趣逐漸喪失,馬克思所說的勞動對人的異化逐漸產生。勞逸交替、張弛有度才能不斷積蓄“再出發”的動力,實現人的健全發展。
從這個意義上說,人的休息權利應該得到充分保障,對休假的認識也應該做相應的調整,不能在“休假”和“不敬業”之間畫上等號,提倡可持續發展,不鼓勵透支將來的一時拼搏。不光要創造條件盡量保証公共假期,而且,還要按照國辦《國民旅游休閑綱要》提出的目標努力,早日落實帶薪休假制度,讓國人休得充分,干得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