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

苗春:一代有一代之電影

2013年02月25日08:12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苗 春    字號:
摘要:還有不得不說的是,電影不僅應與時代共生、與年輕人同樂,電影工作者還應該比快速發展的時代更快,以激活民眾的想象力,開啟社會新風。該如何引領青年觀眾、引領時代?

2013年初,有感於2012年電影市場的驚喜交集、波詭雲譎,我在微信上感言:現在的電影市場越來越看不懂了。有朋友回應:因為觀眾變了,時代變了。我很受啟發。

王國維曾說:一代有一代之文學,他的本意大概是指中國文學史上不同時代誕生或者勃興了不同的文學樣式,而每一種文學樣式的產生都有賴於特定時代背景的孕育。其實文學藝術從來都植根於時代,百余年來,不同的社會基礎、不同的審美觀念孕育了中國電影不同的品類和樣貌,這些影片也滿足著不同年代和年齡的觀眾的口味。尤其是這十幾年來,因為電影的商業屬性和產業特征愈加明顯,電影工作者格外關注觀眾的需求,體察時代的風尚。

大約15年前,曾聽上海電影制片廠的一位工作人員說,很大部分國產電影其實應該是拍給情侶看的,因為根據他們的調查,影院一半以上的觀眾是雙雙對對的年輕情侶,所以應該根據他們的特定審美要求和喜好,去調整國產影片的內容和樣式。那時這話聽來多少有點像“海上奇談”。如今,電影市場的發展和繁榮已經遠非10多年前可比,看電影已經普遍成為年輕人休閑娛樂的主要方式之一,中青年城市人群大多具有了觀影習慣,當然並非限於情侶。這個龐大人群幸運地長時間生活在太平盛世,較少折騰而慣於升平景象,較少見到社會沖突而習見安穩逸樂,喜歡簡單輕鬆,視個人婚戀家庭為主要幸福指標,關注現實生活中普通人所有的小小悲歡,向往也有能力、有機會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所以,近年來《失戀三十三天》、《人再囧途之泰囧》等影片一再成為票房黑馬,就因為它們抓住了一代人尤其是年輕人的心理需要,體現了他們的品味和愛好,偶然出現的電影受到歡迎,也就成了必然。

如果你問年輕人,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大部分人的回答可能會是信息時代、E時代、互聯網時代或者新媒體時代等。前些天網上有人發了一個令年輕人頗有同感的段子:現在是手機當電腦用,電腦當電視用,電視當擺設或者頂多當收音機用。也許,電影工作者應該慶幸:藝術載體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電視機竟成了老年人的“老伴”,但這段子裡沒包括電影,電影仍然需要在影院看,不能在電視或者電腦上“瞎湊合”,因為那還不能達到年輕人要求的觀影體驗:通過一個大大的黑匣子營造與現實隔離的夢境,甚至用那句最俗的話說:享受一場視聽盛宴——關鍵是兩個字:享受!好在載體沒變,可是當下的國產電影真的變了。

還有不得不說的是,電影不僅應與時代共生、與年輕人同樂,電影工作者還應該比快速發展的時代更快,以激活民眾的想象力,開啟社會新風。該如何引領青年觀眾、引領時代?國產電影還有許多工作可做。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