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博採眾長

張智新:安倍訪美為何大談“日本回來了”

2013年02月27日09:06    來源:海外網    張智新    字號:
摘要:在安倍們看來,日本迷失不僅是經濟上提振無方、增長乏力,更是政治上長期背負沉重的戰敗包袱。

2月21日至23日,安倍晉三進行了再度出任日本首相以后的首次出訪——訪問其最大的盟友美國。盡管安倍在釣魚島爭端等議題上帶著不小的期待來到華盛頓,但美方無論是接待上的低調,還是在中日領土爭端上的沉默,都讓安倍的外交首秀多少有點黯然失色。

不過,安倍在美的演講《日本回來了》,則充分顯露出這位“梅開二度”的所謂“鷹派”政客在政治上的抱負和理想。對安倍等日本中生代強硬派政客而言,無論政治上還是經濟上,日本都已經“迷失”了好幾個十年,讓迷失的日本重新回歸世界前台,無疑是他們選戰中最蠱惑人心的政治口號。

從二戰的廢墟中迅速崛起騰飛的日本曾經輝煌一時,一度讓其美國盟友都多少有點壓力,但自上世紀90年代樓市泡沫破滅以來,日本經濟的確陷入了長達20多年的持續低迷,曾經的“世界第二”日本近來不僅在經濟總量上被中國趕超,而且政治上面臨更大的迷失——連其自命的“亞洲老大”地位都讓國際輿論倍加質疑。

日本的確“迷失”了很久,但安倍等日本右傾政客們無論是對迷失原因的解釋,還是讓“日本回來”的對策,都讓人深感更加“迷失”。在安倍們看來,日本迷失不僅是經濟上提振無方、增長乏力,更是政治上長期背負沉重的戰敗包袱,沒能成為所謂“正常”政治國家所致,所以推動修改和平憲法,讓日本恢復武裝,在歷史問題上千方百計擺脫所謂“戰敗傷痕”,讓日本成為“正常”政治大國,就成為安倍等人為找回日本而開出的政治藥方。

殊不知,日本之所以長期“迷失”,除了經濟上因多重原因導致增長乏力、競爭力下降外,還有政治及外交上的原因。政治上,日本不僅不能直面負面歷史、懺悔戰爭罪行,反而百般篡改粉飾其侵略歷史,讓包括亞洲受害鄰國在內的世界輿論倍加質疑並看低日本。外交上,緊緊抱住其美國老大的大腿不放,動輒重彈冷戰老調並以意識形態劃線,在涉及歷史、領土等問題上與鄰國搞得硝煙四起。如此言行,豈是一個負責任的政治大國所為?

安倍要想讓日本有尊嚴地“回來”,就不應該在中日美三邊關系上抱著“遠交近攻”或“零和博弈”的殘存冷戰思維不放,不要幻想以所謂的“日美同盟”來作為其在歷史、領土等問題上制造麻煩甚至挑起沖突的保障和后盾。離開了穩固持續的中日友好,沒有中日共同發展進步,東亞乃至亞洲和平與繁榮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即便口口聲聲要重返亞洲的美國也深知這一點。所以美國人不會聽任日本在鄰國外交上不斷惹事,更不太可能為其執拗乖張的外交挑舋“兜底”撐腰。抱緊老大大腿或者攜美自重,都無法讓日本“回來”,更遑論讓日本有尊嚴。

安倍要想讓日本有尊嚴地“回來”,更應該秉持誠意、直面歷史,不僅不應該拋棄和平憲法,而且應該以史為鑒、面向未來,更應該尊重二戰后形成的世界政治經濟總體格局,果斷停止其所有傷害鄰國民眾感情的錯誤言行,在釣魚島等領土爭端上懸崖勒馬,讓中日兩大鄰國相向而行,讓中國和平發展成為遏制日本經濟迷失的機會,讓中日持續友好成為遏制日本政治迷失的機會,以負責任、有勇氣的言行贏得包括中國民眾在內的世界輿論的尊重。所謂中國熱衷反日教育、需要中日沖突之類的荒謬言辭,隻會讓世界輿論在看低安倍本人的同時,也讓日本更沒有“尊嚴”。

總而言之,安倍“找回日本”的努力無可厚非,但須時刻銘記,要以實際行動讓日本有尊嚴地“回來”。(作者系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教授)

(注:本文轉載自“張智新--鳳凰博客”,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