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生訴求不只是衣食住行,還有社會的和諧安寧,不僅有物質豐富,還有公平正義。“讓公平正義的夢想照亮現實”,是這些民生數據所要體現的最終價值。今日民生,需要更多投入,尤需要更積極的改革,打破固有利益格局,推進社會公平正義。 |
對於政府工作報告,各方解讀聲音不絕於耳。3月6日,這份報告中著力強調的“民生”,成為輿情關鍵詞。
《中國青年報》分析說,5年來,民生答卷最厚重。的確,從2011年“入園難”寫入報告,到2012年PM2.5寫入報告,再到今年的報告提出全面推開20種重大疾病保障試點……一個又一個關系百姓福祉、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裡,被提上了議事日程中。
民有所呼,政有所應。回顧過去5年,我國織就了世界上最大的養老保障網和最大的醫療保障網,啟動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保障房建設,首次實現了財政教育投入佔GDP比重4%的目標。一如《工人日報》題為《“民生賬本”傳遞“溫暖路徑”》的評論所言,這份報告清晰顯示,民生關切就是政府關切,這份報告向世界傳遞著“中國夢”的“溫暖路徑”,讓人民增添了實現“中國夢”的嶄新希望。
“離百姓很近”,是媒體對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普遍的評價。這份報告讓人們充滿希望,也正是因為,它所呈現的一系列民生數據,折射著更廣泛的民生追求和更清晰的民生路徑。
民生訴求不只是衣食住行,還有社會的和諧安寧,不僅有物質豐富,還有公平正義。“讓公平正義的夢想照亮現實”,是這些民生數據所要體現的最終價值。在人民網訪談中,全國人大代表鄭功成的分析代表了今天人們對“民生”這一概念的再認識。這位民盟中央經濟委員會主任說,“我不僅關注GDP,也同樣在關注CPI和PM2.5,還關注恩格爾系數、基尼系數,勞動報酬的佔比、最低工資,以及各項社會保障的水平。所有這些,其實都和民生緊密相關,也反映了一個社會、一個時代的社會公正與社會進步成本。”
今日民生,需要更多投入,尤需要更積極的改革,打破固有利益格局,推進社會公平正義。無論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兩個同步”構筑增長機制﹔還是“增加投入”改善公共福利﹔或是“攻堅克難”直面社會難題——《新華每日電訊》所言的中國民生路徑,事實上就是創建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路徑,每一步都涉及社會利益的調整,每一步都需要擺脫既得利益的束縛。
在這一條民生的路徑上,最大的挑戰來自政府自身。《中國証券報》曾刊文指出,當前中國最需要的並不是政府救濟式的反哺,而是應該盡最大的可能打破資源和權力的壟斷,繼續深化勞動力、資源、利率、匯率等要素價格的市場體制改革,通過要素鬆綁釋放要素效率。
今天,我們滿懷激情,高揚民生主題,立足以人為本,將發展的主旨更鮮明地指向民生,這不僅是執政者的理念,更是中國在轉型發展歷史時期的必然選擇。輿論正熱切期待,代表委員能在房價、物價、就業、就醫等這些民生大事上激辯熱議,在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籬上尋找突破路徑,回應民生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