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

馮雪梅:13億人怎麼可能都滿意

2013年03月08日11:01    來源:中國青年報    馮雪梅    字號:
摘要:好的代言人,應該讓選民們知道,自己就某一議題投了贊成票還是反對票,理由是什麼。並且,在決策形成之后,向選民們答疑解惑,以便在更大范圍內獲得民眾對決策的支持和認同。

  要是問社會存在哪些問題,估計每個人都有話要說﹔要是再問解決方案,各種建議會人言言殊﹔而要將眾說紛壇“統一”起來形成決策,並且能讓大多數滿意,就是一項艱難而復雜的工程。

  大家都認為貧富懸殊——人民網的調查顯示,98%的受訪者認為,目前收入差距大。可哪項措施對縮小貧富差距最有效,意見就不那麼一致了:60%的人覺得應該提高工資標准,21%的人期望切實查處貪污腐敗等行為,9%的人認為要打破壟斷,加大行業的市場化。當然,解決問題可以“多管齊下”,但要找到最佳路徑,殊為不易。

  可見,在一個利益多元的時代,“不可能讓13億人都滿意”。這樣的理論正確,往往與每一個人的期許有差距。誰都希望自己滿意,結果必然有紛爭——開車的人想省錢,會反對油價上漲,政策的制定者從節約能源和資源有效配置的角度考慮,更傾向於使用價格杠杆﹔地方官員出於拉動經濟的需要,要引進大型化工項目,當地居民害怕環境污染,會竭力反對。

  訴求的不同自然產生分歧,這很正常。有分歧不可怕,怕的是各個利益主體互不相讓、難以溝通,以致對立和割裂。審視當下的社會問題,之所以難以達成共識,和政府與民間、精英與草根的互不信任、彼此隔閡不無關系。

  解決問題,在分歧中達成共識,其實就是決策。它包含著兩種含義:既是一個計劃的形成過程,即做出決定﹔也是一種結果,即最終方案。決策分析將一項政策的制定和執行,分解為三個層面:意向層面——決策表明政府的立場或姿態,即它承諾要做的事,比如,治理環境污染﹔活動層面——決策過程中政府採取的行動,比如,征收排污費﹔結果層面——政府行動的結果,即其對社會產生的作用,比如,減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決策的過程,是一個計劃、比較和選擇的過程。一項決策的好與壞,是否能獲得支持,取得滿意效果,在決策的一開始就初現端倪。如果征收奢侈品稅的動議,沒有仔細考慮國民的消費能力,稅負最終由誰承擔,征收的成本和現實可操作性,隻假設一個稅率,然后自說自話地論証收益及效果,最后不經民眾討論直接出台,自然會因為缺少科學性和民意支持而“先天不足”。

  不管是取消養老金雙軌制,還是征收遺產稅,最終的決策者一定是政治精英們。如果在決策的過程中,沒有公眾參與,僅僅是少數人“智慧的結晶”,就很難產生“共識”。即便它秉持公心,為著多數人的長遠利益,設計精妙甚至幾近完美,也一定備受詬病。對於民主政治而言,良好的初衷或家長式的一片好心,都不是民眾必然接受的理由,贏得支持的唯一方式,就是尊重每一個人的權利。程序公正了,決策才可能更科學更完美,更能贏得廣泛的滿意度。

  就現實而言,人人參與決策很難實施,所以,才有代議制。召開兩會,就是要對國計民生進行決策。稱職的代言人,既會為他(她)所代言的階層謀福利,爭取政策的優惠,也會基於理性、責任和良知,放棄少數人的局部利益,而選擇為公共謀福利。

  好的代言人,應該讓選民們知道,自己就某一議題投了贊成票還是反對票,理由是什麼。並且,在決策形成之后,向選民們答疑解惑,以便在更大范圍內獲得民眾對決策的支持和認同。

  讓13億人都滿意並無可能,程序正義卻能保証大多數人贊同。開放民主的社會,沒有眾口一辭,也不可能有所有人都贊同的舉措,有的只是決策過程的科學透明,以及對基本價值——公平、正義的追求。

分享到:

(責編:李文慧)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