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販在社會中的地位已經處於比較底層的位置,如果再遭受漠視,甚至粗暴對待,暴力行為發生的幾率當然會大大增加。 |
3月17日下午2時許,廣州天河區車陂街道城管執法中隊兩名城管隊員,對一佔道經營的賣菠蘿小販進行勸導執法,小販突然揮刀襲擊,27歲的城管隊員蘇家權被砍傷7處,其中5刀在頭部和面部,或致其毀容。據悉,砍人小販為40多歲男子,截至記者發稿時止,仍未被抓獲歸案,廣州市副市長謝曉丹已下令全力追捕凶手。(3月18日《羊城晚報》)
廣州的城管隊員被小販砍傷了,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事實,說千道萬,揮刀砍傷了人,就一定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要用“激情砍人”、“被逼無奈”來為小販做無謂的同情式辯解。也不能用城管隊員中出現過的不良執法,給被砍傷的城管隊員戴上“殃及池魚”、“有罪推定”的活該帽子。而這兩種情況之所以在網絡輿論中確實存在,無非是城管和小販在輿論場和人們的內心裡已經標簽化。
某一種社會形象的確立,基本上都要經過太多次的強化過程。城管與小販之間發生的社會沖突事件,一樁又一樁在各種媒體頻繁出現,在社會大眾的意識中越來越多地累積。城管隊員們原本出於職業要求而採取的行為,由於跟社會處境相對弱勢的個別小販形成了對立,不管城管隊員是否粗野,都會造成一強一弱的對比。城管來了,小販遭殃,成為一副現實的圖景,大有根深蒂固的勢頭。
城管隊員是城管這個管理體制的具體執行者,從社會管理的出發點來說,城管隊員一定要有所依據,才能在管理的合法性、正當性上樹立管理的權威,否則,終究逃脫不了進退失據的尷尬下場,也會讓城市管理的目標無法真正實現。這是世人皆知的問題,可對此進行制度設計的力度一直沒有加強,落實到位。在法治意識日益增強的社會大眾心目中,城管隊員具體行為一旦出現差池,並且得不到有效糾偏的話,隻有讓一個一個的城管隊員來承擔后果了,城管的整體形象自然污名化。
小販揮刀砍人的行為,不能從表面上與小販為了生計的勞苦直接聯系起來,就給予不恰當的“合理”解釋。但是,如同新任總理李克強同志在記者見面會上說的那樣,如果政府不能在民生方面去編織保障的安全網,去努力把短板補上,兜住特困群體的基本生活,類似於依靠簡單販賣為生的眾多小販,“如果陷入生存的窘境,很容易沖擊社會的道德和心理底線”。小販在社會中的地位已經處於比較底層的位置,如果再遭受漠視,甚至粗暴對待,暴力行為發生的幾率當然會大大增加。
城管不是小販的天敵,小販也不是存心要給城管搗亂。面對一而再地上演城管與小販的悲劇,不要不假思索地給他們標簽化,相互之間從彼此都是為了生計的角度設想,在行為上更多地去理解對方,起碼會讓沖突的強度減輕。而徹底改變城管與小販的標簽化現實,自然還是需要從經濟生活的規范性和社會管理的制度化入手。這就需要公共部門加快對於城管管理體制的重新審視和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