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

傅達林:紅會慈善捐助可否VIP

2013年04月02日08:51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摘要:如果從執法的可行性繼續分析,其更面臨諸多可操作性難題,諸如救助的“優先”規則如何確定?救助的具體標准又如何與捐獻挂鉤?當真細究下去,隻怕是鹽城紅會自己也會不厭其煩,隻能作罷而已。

優先救助捐助者,無異於給救助對象附加了額外條件,因而違背了慈善救助中人人平等的法則,也讓慈善的公平公正性大打折扣。

“今后捐款者在遭遇困難時可優先得到救助,並可獲得相應表彰。”近日,有媒體報道江蘇鹽城市紅十字會通過《捐薪會員管理辦法》,率先在全國建立捐薪回饋激勵機制。該機制遭到網友炮轟,有人稱其為“生命交易”,對此,鹽城紅會稱辦法正在討論,尚未通過。

那麼,捐薪回饋到底可不可行呢?

捐薪回饋舉措,善意上可理解為引入商業化運作模式,以激勵機制吸引更多人捐款。之所以引起爭議,根本在於這種VIP思路是否偏離了慈善初衷,會不會造成慈善救助體系內的差別化現象,甚至是否在普遍意義上挑戰了慈善的公義價值,這些問題無疑值得探討。

從目的上看,捐薪回饋機制是一種愛心儲蓄,但在形式上它更像一門生意,因為這種激勵普遍化后,捐助者或許會計算回報,這就多少使捐助像一種“投資”,獲救助是“回報”,如此則慈善的愛心與責任色彩退卻。更為關鍵的是,慈善救濟的本質是一種無差別的正義供給,其公義性決定了救助不能附加任何條件。如同我們不能因為一個人平時德性不好就不予救助,紅會也不能視救助對象的捐獻額度來決定施救程度。危難時究竟優先救助誰,其標准隻能是需要救助的緊急程度,而不能看救助對象的捐款額度。

採取市場化的路子破解慈善募捐困境無可厚非,我也不反對給予捐款多的愛心人士名譽獎勵,隻要不偏離紅會宗旨和慈善本質,都無關要害。但是,優先救助捐助者與榮譽獎勵存在本質區別,它是拿慈善的目的作為手段,無異於給救助對象附加了額外條件,因而違背了慈善救助中人人平等的法則,也讓慈善的公平公正性大打折扣。

當然,回饋機制究竟是激發愛心的“正循環”,還是扭曲了慈善初衷的“生命交易”,輿論爭議有助於我們進一步廓清慈善本質,進而端正今后慈善業發展的法治軌道。不過就事論事,我覺得鹽城的做法或許只是一個噱頭。因為,按照規定,公民每年捐款100元即可申請為會員,享有優先救助的權利。這樣幾乎人人都能成為會員,最后所謂的優先救助也就形同虛設了。如果從執法的可行性繼續分析,其更面臨諸多可操作性難題,諸如救助的“優先”規則如何確定?救助的具體標准又如何與捐獻挂鉤?當真細究下去,隻怕是鹽城紅會自己也會不厭其煩,隻能作罷而已。(傅達林)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