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

徐立凡:蘋果風波我們不能隻當評判者

2013年04月03日08:48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摘要:尋利訴求決定了企業總是會選擇有利自己的政策解讀。如果我們的相關規定更嚴絲合縫一些,雙重標准的實施空間,還有那麼大嗎?

大企業的傲慢,不能不說與中國消費者主權不夠健全有關。強弱懸殊,有時不分中外企業。因此,媒體的監督,既需對外,也需對內。同時,必須建立更強大的消費者權益機制。

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蘋果公司CEO庫克日前向中國消費者發出一封公開信,表示蘋果始終對中國懷有無比的敬意,中國的消費者始終是蘋果心中的重中之重。同時承諾提升在中國大陸的服務水平,升級維修政策。

從置之不理到低頭道歉,蘋果風波似將平息。但縱觀截至目前整個事件的生成和發展過程,還有更深層面的值得思考之處:一家具有全球性技術優勢、能夠提供良好用戶體驗的公司,何以在中國遭受質疑?怎樣才能更好地捍衛中國消費者的權利和尊嚴?厘清這些問題,比得到蘋果的一紙道歉更重要。

蘋果被質疑,主要源自此前蘋果的售后服務實施中外雙重標准。“整機更換”名不副實,更換iPhone不換后蓋,更換產品保修期不順延,確實讓中國消費者感到了被歧視。在這一點上,蘋果理應反省,理應修正。但與此同時,是不是也應該想一想,為什麼被歧視的苦澀,總是讓中國消費者品嘗?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橘生淮南為橘,橘生淮北為枳”的一幕,為什麼會在中國這樣一個任何人不能忽視的市場一次次上演?

一個原因,是那些擁有技術優勢和市場領先地位的企業,克服不了自己的“大公司病”。這種症狀,甚至會演化為外在的傲慢氣質。因為缺乏匹敵者,在可以“控制”的市場,傲慢不會付出太大成本。即使你不滿,也難以用腳投票選擇離開。對於這種過去長期以來形成的中國市場觀,我們不能不發聲,不能不展示立場。公平的市場環境,需要權利的對等,需要雙方的培育。

但是,也要看到其它潛在原因的存在。“三包”規定對於不斷出新的蘋果系列產品,缺乏及時的針對性規定。以IPAD為例,將其視作微型計算機,則蘋果顯然違反規定﹔但如果視作手持式個人信息處理器,則難說違反規定。尋利訴求決定了企業總是會選擇有利自己的政策解讀。如果我們的相關規定更嚴絲合縫一些,雙重標准的實施空間,還有那麼大嗎?

值得考量的還有,蘋果道歉,與輿論的持續關注和施壓有直接關系。但這樣的應對不屬於常態監管。常態監管,需要消費者具備與大公司對等的博弈能力與權力。大企業的傲慢,不能不說與中國消費者主權不夠健全有關。強弱懸殊,有時不分中外企業。因此,媒體的監督,既需對外,也需對內。同時,必須建立更強大的消費者權益機制。這是讓蘋果風波產生正收益的真正落點。這不是蘋果的責任,而是我們自己的責任。從這個角度說,蘋果風波中,我們不能隻當評判者。(徐立凡)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