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

鐘聲:打壓中國國企,救不了西方經濟

2013年04月11日08:37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摘要:細看西方國家企業發展史,不難發現國企在各國發展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美國的鐵路公司、田納西河流管理局等就是有名的例子。二戰后至上世紀70年代,發達國家興起凱恩斯主義,強化政府對經濟的干預,西歐國家一度出現“國有化”運動。

  無端給中國國企下絆子,實際上是一種保護主義做法,既不符合自由貿易精神,也有悖經濟全球化大勢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去全球化”和保護主義思潮在美國等西方國家有所上升,打壓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企業成為慣用招數,中國國企頻頻遭遇壓制。

  某些西方國家的高官和智庫屢屢發表攻擊中國國企言論,抱怨中國國企“依靠政策扶持”、“不公平競爭”、“不透明、效率低”。為了一己私利而肆意編造,在事實面前終究站不住腳。改革開放30多年來,特別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十余年來,中國國企進行了深刻變革,全方位與國際市場接軌。中國國企完成多元化轉型,不少已經上市,其中一些還是在美國上市的。對中國改革稍有研究的人,不應忽略這一基本事實。

  細看西方國家企業發展史,不難發現國企在各國發展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美國的鐵路公司、田納西河流管理局等就是有名的例子。二戰后至上世紀70年代,發達國家興起凱恩斯主義,強化政府對經濟的干預,西歐國家一度出現“國有化”運動。根據經合組織數據,2008年歐元區國家國有經濟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平均為10.8%。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美國等西方國家不斷強化對市場和企業的干預。美國政府接管“兩房”,英國政府注資蘇格蘭皇家、哈利法克斯和勞埃德三大銀行等,均屬臨時性國有化。

  國企並非中國獨有,企業所有制性質與壟斷、效率、透明度也沒有直接關系,國有經濟並不意味著壟斷,私有經濟也不意味著自由競爭。但是,一些人唯獨對中國國企潑冷水、扣帽子、下套子,如此雙重標准隻能將其虛偽內心暴露在世人面前。

  國際金融危機使西方深陷政治、經濟、社會綜合危機,結構性、制度性問題充分暴露,而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整體競爭力上升,中國發展更是備受關注。西方國家一些人對此深感憂慮,試圖通過打壓中國國企起到敲山震虎乃至釜底抽薪的作用,維護自由資本主義體制,壓迫新興市場國家服從其主導的規則。

  無端給中國國企下絆子,實際上是一種保護主義做法,既不符合自由貿易精神,也有悖經濟全球化大勢。國企和民企都是平等的市場參與者,都在為本國經濟發展做貢獻。正如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全球策略執行總監、荷蘭人奈斯安所說,“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雙引擎,隻有一個則孤掌難鳴”。面對經濟不景氣的現實,西方國家的一些人與其費盡心思打擊別國國企,不如轉變觀念,以開放的心態共謀發展。(鐘聲)

分享到:

(責編:李文慧)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