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媒體集萃

曹宗國:且聽聽“抗日神劇”編導的叫冤

2013年04月15日08:35    來源:海外網        字號:
摘要:特別是這些年各方面要求改革影視審查制度的呼聲日益強烈,而抗日神劇泛濫也確實跟這個肇始於計劃經濟時代的審查制度大有關系。如果我們不在影視生產指導和管理機制上進一步深化改革,類似抗日神劇泛濫的局面恐怕很難改觀。

最近正愁找不到能夠寫時評的靶子,忽然看到網上一片聲痛罵起抗日神劇來,連主流媒體也興師問罪、大張韃伐﹔老夫急忙披挂上陣,拍馬趕到,卻聽得幾聲嗚嗚咽咽。

什麼情況?

原來是幾個遍體鱗傷的神劇編導在那裡鳴冤叫屈。

開始我想,伙計們,你們胡編亂造、用離奇橋段和荒唐情結娛樂抗戰、歪曲歷史,是可忍孰不可忍?還有什麼冤屈可叫呢?可是仔細聽來,卻不能說他們的辯說完全沒有道理,甚至有些問題還值得深思。

比如說,網上廣為流傳的那兩張裸女致敬紅軍的劇照,幾乎激怒了所有的人,成為這場大批判的導火索。可是央視《新聞1+1》節目組在做這期節目時就查遍了所有播出過的電視劇,也沒有發現這樣的鏡頭,不知網友是從哪裡“人肉”出來的。我們說,抗戰神劇應該被批評,網友出於義憤積極參與的精神也是可嘉的,但文藝批評也必須實事求是,豈能用惡搞的辦法來污名化?編導們對這種批評態度和作風不服氣,提出抗議,難道不應該嗎?

再比如說,所謂用三支箭射殺日軍裝備精良的一個排的金庸奇俠式情節,幾乎置電視劇《箭在弦上》於死地,在所有批評文章中都被當做重要論據。然而,該劇編劇九年卻說,這個情節早在送審前就被剪掉了,不知這片段是怎麼被人傳播出去的。我想,能把一個劇組的毛片搞到手並大加張揚,不是同行恐怕很難辦到吧?如果在一場嚴肅的思想藝術批評中參雜進惡劣的市場競爭手段,把編導們自己已經察覺改正的毛病又故意拿出來獻丑,這對幫助編導們提高創作水平有什麼好處呢?

最重要的是,批評抗戰神劇泛濫,隻打編導的板子是不公道的。正如央視董倩在節目中所追問:“如果一部抗日劇出現了這種雷人的劇情、不靠譜的情節,你可能認為是編劇還有導演出了問題,但是如果一部接一部的抗日劇都是這樣,然后去比著看誰俗、爭著看誰二、比誰更雷的話,那到底是哪兒出了問題呢?我覺得《箭在弦上》的編劇九年的一段話,比起這個節目連線的專家和主持人最后的結語更值得我們深思,他說:

“觀眾沒有太多選擇。年輕觀眾看不到穿越劇、宮斗劇,因為都有限制﹔青春勵志劇也少,畢竟成熟創作者已經脫離社會了,沒脫離的又偏年輕,寫作技巧不成熟。另外,抗日劇這種題材相對安全,寫的人會比較多——古裝劇受到數量限制,現實題材則有更多限制,包括社會矛盾、行業矛盾,如今連婆媳矛盾、家庭矛盾都開始受限制,這怎麼寫?影視劇寫的就是矛盾。相對自由一點的,也就是民國、抗日這段。”

我認為他的話也反映了我們電視觀眾的共同看法。正如許多觀眾所抱怨:“不看抗日神劇,又有什麼好看的?”誠然,抗日神劇之所以“神”,無疑是編導迎合觀眾口味將它們“神”出來的。觀眾口味無疑有點毛病,編導們的創作目的、態度、思想藝術追求上也無疑存在問題。但是,這些問題難道不都跟電視劇生產和消費的大環境有關嗎?而目前電視劇生產所面臨的大環境,包括審查機制、題材限制,消費傾向市場因數等對藝術原創力造成的肘制和困厄,實在毋庸諱言。特別是這些年各方面要求改革影視審查制度的呼聲日益強烈,而抗日神劇泛濫也確實跟這個肇始於計劃經濟時代的審查制度大有關系。如果我們不在影視生產指導和管理機制上進一步深化改革,類似抗日神劇泛濫的局面恐怕很難改觀。

這樣看來,我們在大義凜然抗日神劇的時候,也不妨聽聽編導們訴說委屈。(曹宗國)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