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

華媒:中日關系四個變化預示緩和

2013年04月15日13:14    來源:日本新華僑報網        字號:
摘要:雖然中日因釣魚島主權爭端嚴重對立與對峙已持續半年多,但自今年1月下旬習近平接受日本特使轉交的安倍首相親筆信以來,雙方有意走向緩和的意圖漸趨明朗。來自四個方面的悄然變化正預示著中日時局的溫和走向。

  海外網4月15日電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道 日本媒體披露,多名日本政界及經濟界高層人士近期將密集訪華,其中包括日本眾議院前議長河野洋平、日本自民黨現任副總裁高村正彥等重量級政要,他們或肩負“傳話”使命,有望獲得中國領導人的接見。這些新動向反映了中日雙方不滿“僵局”現況,有意開展對話的願望,中日關系改善的契機或將到來。

  雖然中日因釣魚島主權爭端嚴重對立與對峙已持續半年多,但自今年1月下旬習近平接受日本特使轉交的安倍首相親筆信以來,雙方有意走向緩和的意圖漸趨明朗。來自四個方面的悄然變化正預示著中日時局的溫和走向。

  變化之一,摩擦局面處於可控,中日保持交流和溝通。中日兩國在釣魚島問題上的摩擦、博弈看起來一度升級,劍拔弩張,但實質性的新沖突並未形成,“口水仗”多於實際爭端,基本局限“姿態秀”的層面。雙方高層都保持穩控局面的理性,誰不願進一步擴大事態,中日危機並非像一些媒體描述那樣“擦槍走火”一觸即發。

  中國外交部也坦承“中國在各個層面同日方進行交流的渠道是暢通的”。也就是說,中日對峙表面看“熱鬧”,但另一方面政府間保持著密集接觸,實際雙方在進一步升級動作之前及升級后都有溝通,底線都很明確,而表象多有虛張聲勢。

  變化之二,“中日必有一戰”遭批,軍方態度悄然轉變。“中日必有一戰”論調一度喧囂塵上,中國主流媒體也不避諱,官方態度曾頗為曖昧。但近日國務院新聞辦前主任趙啟正公開批駁此論,認為“中日必有一戰的說法是荒唐的”。而此前態度強硬的軍方也有轉向,鷹派上將劉源公開表態“盡量不要用戰爭的辦法來解決我們民事上和國家間的矛盾、問題” 、“要和百姓說清楚,打仗其實是很殘酷的。”一般認為,劉源這番話反戰意味甚濃,是在說中共高層想說又“不方便講的話”。

  中國內部聲音的變調似乎表明,決策層已達成基本共識,立足溫和解決中日關系,軍事解決或不在選項之內。日本不以武力控制釣魚島,是中方在釣魚島問題上的紅線。

  變化之三,中方口徑轉緩釋善,日方謀求高層對話。從目前中日官方、民間主流意見看,都認為“兩國關系不應處在這樣緊張和僵持狀態”。安倍晉三首相多次示好“我們想對中國說,日本的對話之門一直是敞開著的。”中國國家副主席李源潮則稱:“現在中日關系陷入混亂,這對中日雙方都不利”。這說明中國新領導層並不希望中日關系持續低迷。而4月初中國對外友協會長李小林訪日被媒體看成是“密使”,表面上是“參加文化活動”,實際上是為探尋與日本改善關系的突破口。

  與此同時,中國官方明顯減少了對日本的尖銳批評,外交部發言人轉向敦促日方“以實際行動與中國相向而行,為實現兩國高層會談創造條件。”也說明中國願意開展高層對話,但日本要拿出誠意。這是破解中日困局的積極信號。擬於5月下旬舉行的日中韓三國首腦會談,能否順利實現中日首腦會晤,是中日關系能否轉圜的風向標。

  變化之四,中日輿論 “火藥味”減弱,中國“反日”聲勢回歸理性。或是受官方態度的影響和管控,近期中國媒體反日報道減少,軍事專家的“狠話”少了,批日仇日的網絡“口水戰”也少了。盡管中國軍方時有宣示“准備打仗”,但不完全被看成是針對日本的信號,而另有提升軍隊戰斗力的戰略蘊意。從百度指數顯示,今年1季度,盡管中日摩擦不斷,但媒體關注度比去年高峰時下降34%。這表明媒體對中日關系的關注開始回歸理性,中日輿情略見“陰轉多雲”。

  盡管有分析家認為,日本多名政經界高層密集訪華,日中關系出現轉緩跡象,主要是因為日本重振經濟“離不開中國”和朝鮮半島緊張局勢“有求於中國”,但從根本上看,中日作為“永遠搬不走的鄰居”,和睦相處是最現實最理性的選擇。合則兩利,斗則俱傷。從中國來說,“習李新政”需要穩定的國內國際政治、經濟形勢,中國現代化和小康社會生活建設已到關鍵時期,且勢頭極好,不能因意外事件而受阻斷,丟失中國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應該說,隻要中日雙方著意發揮政治智慧,如願實現中日首腦會談,務實體面解決爭議,兩國關系可望迎來的新轉機。(吳琛)

分享到:

(責編:李文慧)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