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超越國界的不僅有情感,還有力量,面對人類公敵,團結是唯一的。 |
美國當地時間15日下午3時許,美國波士頓馬拉鬆比賽終點線附近當天發生兩起爆炸,美國白宮已將此事件界定為恐怖襲擊。截至北京時間早上10時,波士頓爆炸襲擊已致3人死亡,上百人受傷送醫,其中包括8名兒童。(中新網4月16日)
也許是一個靜謐的午后,孩子正在嬉戲﹔也許是一片歡樂的海洋,眾人正在集會……隻消轟的一聲,人間即成煉獄。痛苦在瞬間發酵,當救援的人們紛紛趕來,連環爆炸又會吞噬更多寶貴的生命。他們是還在上學的孩子,是來不及求婚的男子,是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所以我們會感同身受,與他們站在一起。
他們甚至不知道該去恨誰,更不知道該如何去躲避災難。這就是恐怖主義最令人恐怖之處,它無時無刻都會在任何地點將目標對准無辜者,將危機注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成為所有人揮之不去的魅影。
上世紀90年代開始,恐怖主義在全球范圍內已有迅速蔓延的趨勢,無論是美國“9·11”事件,還是俄羅斯地鐵連環爆炸案,都造成了大量的平民傷亡,而波士頓爆炸案的發生也表明,即使沒有了本·拉登,恐怖主義分子的氣焰依然囂張。奧斯卡影片《刺殺本拉登》對此已有深刻揭示,即使窮盡一國的所有力量,依然很難在短期內對恐怖主義帶來致命的打擊。受到極端思想控制的恐怖分子,連命都可以不要,又怎會輕易在法律、道德甚至是嚴刑逼供和金錢誘惑的面前束手就擒?
一國若屢屢遭到恐怖襲擊,必然應反思其國際形象和對外政策,但無論如何平民都不該是犧牲品,這是全人類共同的底線,突破底線的作惡者也必然成為全人類的敵人。在恐怖主義分子的邏輯裡,從來就沒有清晰的是非對錯,所以現在平安並不代表明天無事,明哲保身的做法並不可取,隻有互通信息、共同打擊,恐怖主義才能日漸萎靡,讓這個世界更加安全。
超越國界的不僅有情感,還有力量,面對人類共同的敵人,團結是唯一的選擇。(宋鵬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