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緒有其化大或化小的規律,而在今天什麼都嫌慢,什麼都可隨時被晒在網上受監督和受審的時代,政府危機處理的藝術就如人們對政府言行操守的期望一樣,隻有要求越來越高,甚至沒有妥協的余地。 |
海外網4月28日電 據聯合早報網站報道 在四川蘆山縣地震重災區,幾個女孩在細雨中高舉寫著大大的“感謝”二字的紙板,向一車車或一組組前來救濟的拯救人員揮手。在另一邊,則有一群小男孩在臨時搭起的帳篷住處外,肅立著但也微笑向一支參加救援的解放軍人員敬禮。
那是外國通訊社法新社4月23日拍下的照片。同一天,在地震的另一個重災區——寶興縣靈關鎮,同樣是法新社的照片,記錄的卻是不同的情緒:一批災民帶著小孩聚集在鎮上抗震救災指揮部,高舉“我冷餓”的布條,幾名婦女則放聲哭訴救濟品遲遲未到。
據中國通訊社當天晚上發出的報道,寶興縣抗震救災總指揮及縣委書記在記者會上回應時指,災民情緒不穩,是因救災物資不暢、生活必需品緊缺等,后來通往這災區的山路打通,帳篷、礦泉水、方便面和干糧等首批救災物資已在當天傍晚送到。
寶興縣是山鎮,山路因地震受損的情況比其他災區嚴重,拯救和派送物資的工作一再被耽誤,災民擔心小孩飢餓受涼,焦慮的情緒難免不斷積累。鎮上干部趕緊與災民溝通及澄清一些誤解,算是化解或至少舒緩了同樣會有礙拯救工作與士氣的情緒危機。
情緒有其化大或化小的規律,而在今天什麼都嫌慢,什麼都可隨時被晒在網上受監督和受審的時代,政府危機處理的藝術就如人們對政府言行操守的期望一樣,隻有要求越來越高,甚至沒有妥協的余地。這也無可厚非,政府即授權於民,本就應對它和它建立的體制有高要求,只是在過去網絡科技未見普及和發達的年代,是政府決定一切關系和游戲規則,也決定了所有速度和它所定義及不惜的代價。網絡科技改變了掌權掌勢者可以使喚一切的不平等狀態。
不過,隨著網絡科技還在不斷開發升級,網上力量失控失衡也可以成為一種霸權,甚至是極端主義的載體和一觸即發的爆發力,個人或群體的情緒同樣需要經過智慧與責任處理,不能成為隨意丟棄的垃圾。在今天孩子至上、孩子就是一切的主流及“普世”新家庭價值觀下,每個家庭和社會都必須認清它的結果和代價。香港城市大學本月23日公布的一項研究成果提醒,香港青少年的自戀傾向比西方國家的同齡高,而父母在子女年幼及青少年時期的管教方式,與其自戀性格的形成有莫大關系。“獨裁式”或“縱容式”的管教方法,是成為典型的“惡霸”型欺凌者,以及形成自戀性格的一大主要原因。
香港學生自戀指數達3.89分,較美國(2.90分)、澳大利亞(2.81分)和英國(2.36分)的年齡相若學生高出三至六成。其中,家境富裕學生的自戀指數相對較高。進行這研究的城市大學副教授馮麗姝指出,今天香港多數家庭隻有一個或兩個孩子,他們集所有寵愛於一生,加上大部分家庭都有女佣代勞,“對孩子照顧過分周到,容易導致孩子認為自己在家中至高無上。”
她因此呼吁家長多注重子女的道德發展和同理心的培育,尤其應讓他們尊重他人和他人的權益,並能明白及體諒別人的處境、需要和感受。
這個研究結果及所述的社會情況及家庭結構,在本地及本區域有其共同性。當今我國、中國及台灣等國家和地區都在檢視應試教育和過於重視學業成績的弊端,香港學者的研究與調查,是個很好的提醒及參照。
上海復旦大學博士生在宿舍被室友投毒致命,美國波士頓的馬拉鬆賽遭一對年輕兄弟置放恐怖炸彈,在各方傾全力查辦這些個案時,這些個案的導因和各種背景因素,更是每個社會應多加關注的。恐怖襲擊或反社會行為可以一一偵破,人類心裡的黑暗世界不去除,我們給自己及孩子留下的,還是許多未爆的定時炸彈。
4月20日發生的四川蘆山地震,還是看到中國社會釋放出的正能量,有小朋友跟著父母去捐款,或當起小義工呼吁民眾輸血﹔也有受災的小朋友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感謝參加救災的軍人、醫護人員及民眾。出狀況時的情緒與焦慮不能免除,政府須做好它該做的事,社會及個人也要繼續發揮正能量,讓任何情緒都不會是垃圾,更沒有機會成為炸彈。
(原題:情緒垃圾。作者吳新慧是聯合早報中國新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