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機身內主要設置雷達艙、座艙、前起落架艙、航電設備艙和導彈艙。前機身前段橫截面近似一個上下對稱的圓角六邊形,然后逐步過渡到圓形橫截面,最后在機身中段與機翼完全融合。 |
近日,西方航空業內資深專家亞力山大.羅伯特撰文,對中國第五代戰斗機J-23的研制工作進行了分析,稱根據現在掌握的資料來看,中國的5代機為了能對抗F-22,不會走模仿俄羅斯1.44試驗機T50的道路,反而會走模仿F22的道路。
中國設計者就目前已掌握的技術,僅從作戰能力來講,可以制造出相當高水准的戰斗機,唯一的問題是中國人如何在天空展示這一軍事技術實力,就像美國人駕駛F-22戰斗機在中國邊境已經開始展示的那樣。
作戰能力與應用技術相結合決定了戰斗機的重量級別。可以說,在中國設計者制定的戰斗機性能計劃中,其目標不是現在的F-22A,而是1995年以“空對空”任務為主要設計目標時的YF-22。
通過現有掌握的關於中國5代機氣動外型的情報看,這一論斷無疑是正確的。根據這些資料,主要的戰術技術參數目前都是針對戰斗機遠距離和近距離空戰能力的,而這些戰術技術參數中首要考慮的是隱身性和機動性。
不論如何,中國的設計者非常清楚僅憑現有手中資源(技術,也許還有資金方面)簡單復制美國人的是行不通的。中國一直在尋找解決研制5代戰斗機的所有難題的辦法。
中國方面絕對不會向外宣傳正在進行的5代機研制工作,真實信息的匱乏(雖然關注度非常大)引發了一些混亂。其中之一是說成都集團的設計者在仿制俄羅斯非常著名的試驗原型機1.44。這一假說是由美國一國際戰略研究中心在其報告中提到的。隨后,該假說被幾大國外刊物轉載,進而順理成章的成為“事實”。
作者有理由反對這一廣為流傳的觀點,並准備提出一個看法,這一順理成章的“事實”在某種程度上是由中國方面造成的。但是令人頭疼的是中國網絡上發表的幾張成都集團正在建造的5代機的圖片與著名的試驗原型機1.44相同。
經過詳細的分析這些配圖資料,可以清楚看出,在中國人的制定的五代機計劃中,既不會走F-22這條路,也不會走1.44這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