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

周清杰:“簡政放權”能帶來哪些紅利

2013年05月17日08:12    來源:海外網        字號:
摘要: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動員會的講話中再次強調要“簡政放權”。這是改革紅利的一次集中釋放,可以為我國未來十年的內生性增長開辟一個強大的動力源。

近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動員會的講話中, 強調要把該放的權力放掉,把該管的事務管好。新一屆政府成立一個多月以來,共取消和下放了133項行政審批事項。“簡政放權”成為新一屆政府最給力的一項新政。

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投資對於改革開放后我國實現連續30多年的高速增長功不可沒。但如果仔細分析,不難發現投資領域並非一片祥和,其中存在許多令人匪夷所思的現象。例如,政府主導的公共投資在信貸市場呼風喚雨,但私人投資卻困難重重﹔房地產市場、黃金市場熱錢攢動,而真正能推動就業、創造財富的實業投資卻漸遭人嫌。出現這些奇怪現象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我國的投資管理體制存在系統性偏差。

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源自計劃經濟體制,在改革初期形成較為嚴格的投資審批制度是制度慣性使然。從計劃經濟時期政府直接進行實業投資的“包辦”模式,到改革初期嚴格審批投資的“包管”模式,已經是一大進步。然而,“包管”模式還是基於一種不信任心態,假定投資主體經常會犯錯,須用外部力量加以嚴防。這種思路以維護市場秩序為第一目標,雖有助於保障市場安全,卻對民眾行使投資權造成阻礙,不僅犧牲市場效率,還徒增大量行政成本。

目前中央政府強力推進的簡政放權,實際上是對政府與市場邊界的重新厘定。讓經營主體通過自己的判斷和抉擇收獲利益,並承擔風險,這是市場經濟最基本的原則。所有主體進行投資前必須清楚這一游戲規則,政府不應該也不可能越俎代庖,替市場主體做出風險決策。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有關法律制度逐漸完善,政府隻應該擔當市場的“裁判員”和“服務員”,調解利害相關者之間的沖突,為市場活動提供軟硬件設施等公共服務。

按照以上思路,除了某些特殊的行業和領域,我國政府應該放鬆對絕大多數行業和領域的行政審批,變管制型政府為服務型政府。這是改革紅利的一次集中釋放,可以為我國未來十年的內生性增長開辟一個強大的動力源。還權於市場,就是給投資者以更大的發展空間,讓市場主體用自己敏銳的眼光,挖掘潛能,把握商機,創造財富。

隨著困擾民間投資的各項制約條件逐步放寬或取消,創業熱潮將如期而至。相當一批有才華的大學生和有一定經驗的農民工將會成為創業大軍的主力﹔小微企業也將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市場經濟的各個角落,其中一些可能發展成未來的行業主力,甚至成為行業龍頭。這是解決就業難和企業發展動力不足的雙贏之策。

與此同時,也會讓游蕩在各種資產市場上的“熱錢”找到更實際的投資渠道,讓“中國式炒黃金”的投資者有更豐富的投資選擇。而沉澱在金融體系的“懶錢”也可能被激活,成為拉動國民經濟、創造社會財富的力量。

(周清杰,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分享到:

(責編:鄒雅婷)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