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盡管已決定出國,張建黨還是建議兒子,“一定要在北京高考一次”。理由很簡單——沒參加過中國高考,就不算真正了解中國社會。 |
煎熬
艱難求學的過程中,父子倆受盡煎熬。
高一開學沒多久,張圖就在期中考試中拿了個年級第六。聽說張圖租住在地下室,同學們都很敬佩他。老張說:“兒子有天分 ,而且,他知道自己是外地人,心裡有動力。”
從幼兒園到小學,張圖都過著寄宿生活,早就習慣離開家的日子。
這位性格內向的男孩,皮膚黝黑,嘴邊兩抹淡淡的胡須,說話細聲細語,總是慢悠悠的。他個頭已經躥到1米77,體重還不到100斤,似乎一陣風就能吹倒。看書時,他總是伸著脖子貼著臉,眼睛瞇成一條縫。
能拿到現在的學習成績,也並非一帆風順。五年前,他還得過一場“怪病”。
那時候,住校的張圖在課間甚至課堂上,總是動不動就暈倒。但每次張建黨心急火燎地趕過去,孩子一靠在自己身上,馬上就恢復正常。
醫生也沒檢查出什麼病症,最后只是建議孩子要“多和家人在一起”。為此,張圖六年級時走讀了一年,才算好轉。
升入初中,情況越發嚴重。有時候站著站著,突然就暈倒。一到上課,張圖便覺得渾身不舒服,趴在桌子上睡覺,作業也不交,但一回家,他卻跟個沒事兒人似的。這些狀況,他一直沒告訴張建黨。
期中考試的時候,他考了年級250多名,在初中尖子生的試驗班裡,這是倒數成績。他一直瞞著家裡,直到老師給張建黨打了電話。
“這種表現,是典型的‘?症(分離轉換性障礙)’——由於生活事件、內心沖突、自我暗示等,引起的精神障礙。”焦急的老張查閱過不少醫學資料,“起因不太確定,孩子支支吾吾告訴我,班上有個男生曾說過一句,他學習不好。”
那時候,一走進學校,這個內心敏感的男孩總會被誘發症狀。“說不清楚,就是不想離開家去學校學習。”張圖回憶道。
但兒子的“怪病”,很快就被老張治好了,方法有點簡單粗暴。
“兒子,現在你分數這麼低,我太失望了。接受現實吧——沒有進步,咱們就直接退學。”從小到大,張圖從沒聽過這樣的狠 話。
在父親的要求下,他馬上給班主任寫了檢討承認錯誤。
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兒就是背英語,父親讓兒子坐在腿上,看著他背。新概念英語3,一共50多篇長課文,幾個月生生全背下來了。
張圖默默接受了這一切,拼命追趕,能力被“壓迫到了極限”。第二次考試,他就考入年級前三十。后來的統考,又拿到年級第四,西城區排名第36。
高一的時候,因為化學成績次次拿年級第一,張圖一度成為競賽班9班同學的“眼中釘”——作為代表學校參加全市競賽的理科尖子班,化學第一的寶座竟拱手讓給了別人。張圖所在的6班班主任,每次開年級會都以此自豪。后來張圖享有一項特權,可以去全封閉教學的9班旁聽。在這裡他交了幾個好友,沒事就一塊下圍棋,打打乒乓球。
可是,這個試圖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家庭,最終還是敗給了戶籍。
看著兒子的成績單,張建黨越來越發愁:北京的異地高考政策喊了多年, 卻一直沒動靜。回老家,安徽已經一個親戚都沒有,北京的生意自己脫不開身,萬一從小在北京長大的張圖不適應環境,再出狀況怎麼辦?等政策,如果高三那年還不放開,孩子的前途就耽誤了。
血淋淋的教訓提醒老張,出國要趁早准備。身邊就有不少朋友,在孩子高三那年沒等到政策,被形勢逼著將孩子送到了國外,讀了個社區大學。
可這個父親舍不得兒子離開,“孩子有上清華的水平,出國也沒多大意義啊。”
惋惜、無奈、絕望以及憤怒,張建黨隻覺得五味雜陳。
別了,高考
一條新聞曾讓老張感覺到一絲希望。
2010年4月份,在一群非京籍家長推動下,北京市教委發布消息,未來3至5年內,外來人口參加本市小升初將享受“同城待遇”,不再受戶籍限制。
剛從小升初的磨難中走出來,他深知不易,也加入到這個自發的組織裡。
在上街征集簽名的過程中,老張特地叫上了兒子:“一是讓他通過實踐了解社會,二是讓他明白,權利需要自己去爭取。”張建黨現在還留著那張照片:當時才初二的張圖面對過往的路人,手裡拿著簽名單,呆呆地站在路邊,一臉怯生生的表情。
后來,老張帶著兒子參加了鳳凰衛視的《一虎一席談》,講述自己的遭遇。當被問到“如果短期內不能實現異地高考”時的打算,張圖一臉茫然:“我也不知道。”這期節目被異地高考的反對者們截屏,發到了微博和論壇上,並有人宣稱要“人肉出這個小崽子”、“好好修理修理他”。
這讓張圖感到很害怕。
高一時的一天,老張打算去教育部反映訴求,張圖卻不希望他再去,擔心遇到危險。父子倆好一陣爭吵,情急之下的張圖沖著父親喊道:“因為你,我已經失去了一次母親,我不想再第二次失去家!”
聽了這話,張建黨沉默不語,難過了好久。
2012年底,北京市出台政策,未來3年將實施過渡政策,滿足條件的隨遷子女,可以在京參加中職、高職學校的考試。
之前,老張一直在猶豫,要不要把兒子轉到學校的國際班。那裡的學生,要麼家裡早就做好了出國的准備,要麼擔心學習成績上不了國內的一流大學,打算到國外鍍金。張圖是個例外,張建黨咬了咬牙:“我們不想走,卻生生被逼了出去。”
轉班那天晚上,張建黨發布了一條微博:“兒子最終還是去了國際班。心裡滿是不舍與遺憾。從此和中國高考告別了。9班的同學們,以后你們失去了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也失去了一個好朋友。再見,中國高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