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陝西江西內蒙古山東吉林移民書畫商城環保縣域創投招商華商創新滾動
2013年09月16日09:51|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粉絲也是人,如果明星不能持續給他們帶來新的東西,隻靠“打包”靠“名氣”來攬金,最終會審美疲勞遭拋棄。 |
近日,明星陳坤推出了其微信公共號會員收費制,繳納18元就可成為其微信的月度會員﹔而一次性繳納168元則可成為年度會員。有圈內人士因此高呼:此舉開啟了微信粉絲的經濟時代!並給陳坤算了一筆小帳,以100萬粉絲為基准,隻要陳坤有10%鐵杆粉絲,就可輕鬆獲得一年1680萬收入。
除了一個微信號就能賣千萬的好處之外,陳坤還可以“打包”這些花錢買了會員資格的粉絲,靠“振臂一揮,響著雲集”來“挾百萬粉絲” 以“令經紀公司”,從而使自己不再完全受制於它,獲得先前從未有過的“自由”。這些微信會員“粉絲”就是其與經紀公司博弈的新籌碼。
“手中有人,心中不慌”,這大概是明星賣微信號最關鍵的暗邏輯吧,何況這手中的“人”,還是自已交錢送上門來的。對於明星而言,通過粉絲會員可以獲得博弈籌碼,而年入幾千萬的會費,隻不過是這場買賣的額外紅利罷了。
此消息一出,引發熱議。不少網友雖然對這種行為嗤之以鼻,但依舊認為陳坤的微信號能收到一筆不小的“入會費”,理由是“我們從來不缺腦殘粉兒”。當晚的媒體發布也佐証了眾人的推測。據說,陳坤的微信會員販售當天就月入700萬。這預示著網絡營銷的轉型,將進入“用戶體驗“與”粉絲時代”。
上網搜索“粉絲”的定義,給出的答案是“粉絲”是中國常見的食品之一,往往又叫做粉條絲、冬粉。然而,粉絲在當下的中國語境中,更多不是被用做“傳統食品”,而是“追隨者”,且這一追隨者隊伍構成多元、成份復雜、價碼各異。比如“僵尸粉”最便宜,幾百塊可以買一大把,“高仿真僵尸粉”則略貴些,可以自言自語,逼真地模仿真人“轉發”“評論”﹔“ V粉”最貴,因為每個V粉后面,是一個真實的人,獲得“V粉”不僅僅是一個網絡營銷的技術活兒。
除了微博微信這些虛擬平台上的“粉絲”外,在現實生活中,還存在一種“職業粉絲”,即通過粉絲這一身份以及行動獲得報酬的真實人。初級“職粉”一個月收入2000元左右,隻做現場舉海報、吶喊等“體力活”﹔中級”職粉”則負責建立明星網頁、博客等工作﹔更高級別的“職粉”則“高端、大氣、上檔次”,他們與經紀公司和明星走得較近,可以參與各種活動的舉辦,並向加入粉絲團的“新粉”征收會費。
粉絲經濟,是消費時代的盲從經濟。它源於虛無與鼓噪,它充滿淺薄與浮華。正如學者克裡斯•羅杰克所言:“名人和奇觀填補了空虛,進而造就了娛樂崇拜,同時也導致了一種淺薄、浮華的商品文化的統治。因而,娛樂崇拜掩飾了文化瓦解。商品文化無法造就完整的文化,因為它在每件商品上都打上了轉瞬即逝和完全可替代的烙印。”
粉絲是一個面目模糊的群體,是一個“盲從盲目”的行動團。他們能搶去路人手機發短信給電視節目表達對某位明星的支持﹔他們能不厭其煩地看N遍“粉絲電影”,勤奮地給自己明星的電影貢獻票房,化“爛片”為大片。
盡管這是一個“盲從”的行動團,但它依然會在大霧散去、真實盡顯時消失得無影無蹤,棄彼奔此。
粉絲也是人,如果明星不能持續給他們帶來新的東西,隻靠“打包”靠“名氣”來攬金,最終會審美疲勞遭拋棄。
(欒軼玫,中央電台網絡發展部主任,海外網專欄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編:鄒雅婷)
陳坤,微信,粉絲
網站地圖 | 關於海外網 | 廣告服務 | 海外網招聘 | 聯系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海外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12041252號
投稿郵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