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2014年03月28日06:44|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住在西安的一位老軍人來信說,他余生不多,此刻最大心願是重訪過去戰斗過的地方,會一會當年朝鮮人民軍一位戰友,看一看“毛澤東廣場”。 |
志願軍烈士家屬淒然淚下
27日,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運送工作在韓國坡州市正式啟動。28日遺體將運抵沈陽,去國60多年的志願軍英靈即將魂歸故裡。
去年6月韓國總統朴槿惠訪華時曾提出3項提議,即在哈爾濱修建安重根義士紀念碑,在西安光復軍駐地舊址建紀念標志石,另一項即韓國向中國移交志願軍遺骸。如今這3項提議都在順利落實。
去年12月19日韓國國防部公布將移交志願軍遺骸的消息后,在中國引起巨大反響。12月20日筆者在《環球時報》發表短文《用最大敬意迎志願軍遺骸歸國》,表達了一個中國人的心聲。
即將被迎接回國的這437具遺骸是上世紀50年代初犧牲在朝鮮半島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留下的,他們大部分沒能留下姓名,這更顯示出歷史的悲壯。對於那場戰爭,隨著上世紀90年代蘇聯、東歐、中國及美國有關檔案的解密,人們對其准備、發動、展開及停戰等歷史細節有了更多的了解。當前,中國學界大體已形成的共識是,雖然那場戰爭被人們籠統地稱作“朝鮮戰爭”,但有關各方是根據自己的戰爭目的、作戰任務等賦予了不同的稱謂,各自進行著自己的戰爭。比如,朝鮮稱之為“祖國解放戰爭”,而中國則稱之為“抗美援朝戰爭”。稱謂的差異是有實質意義的。朝鮮的“祖國解放戰爭”始於1950年6月25日,從理論上說至今仍在繼續。因為雖然1953年7月簽署過停戰協定,但2013年3月5日朝鮮正式聲明廢棄停戰協定,宣示半島回到戰爭狀態。中國的抗美援朝戰爭則始於1950年10月19日,這一天應金日成親筆信請求,彭德懷率志願軍將士入朝作戰,止於1953年7月27日停戰協定生效。中國的抗美援朝戰爭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出戰時對方軍隊已在中國邊境,停戰時雙方軍事分界線已推回到“三八線”附近,中國無疑是取得了勝利。
朝鮮諺語稱“十年光陰,山河巨變”,中國叫做“滄海桑田”。停戰業已60多年,世界發生巨大變化。1971年中國回到聯合國,並成為這個當今世界最權威的國際組織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美也於1979年建交。90年代初冷戰結束,1992年中韓建交。如今,中韓已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去年6月朴槿惠總統訪華,同習近平主席舉行歷史性會談,發表“面向未來聯合聲明”,簽署“充實中韓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行動計劃”。
60年那場戰爭對許多人來說已顯得那麼遙遠,以至於年輕一代對此已沒有多少記憶。但對當年的志願軍將士來說,卻是刻骨銘心。因為他們在那場戰爭中流過血,流過淚,失去了親人和戰友,送走了自己的青春年華,這成為他們一生中最重要的經歷。如今,這些戰爭幸存者已是耄耋老人,回憶過去的戰友和戰爭中的點點滴滴,已成為他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內容。
因此,筆者文章《用最大敬意迎志願軍遺骸歸國》在這些老人中引起強烈共鳴。我收到許多來信,不少老人用顫抖的手滿懷深情地寫下了當年在朝鮮的經歷。住在西安的一位老軍人來信說,他余生不多,此刻最大心願是重訪過去戰斗過的地方,會一會當年朝鮮人民軍一位戰友,看一看“毛澤東廣場”。他信中說,當年他負傷后曾在一戶朝鮮農家養傷2個月,至今還記得那位朝鮮阿姆尼(老大娘)及其13歲女兒的名字,信中他詳細地寫下了他們當時的地址,稱阿姆尼可能不在了,但其女兒會在,算來其年齡約75歲吧。我回了信,不得不如實地告訴他,一位普通的中國學者無力助老人實現這一夢想。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一封寄自濟南山東省軍區第三干休所的來信。寫信的這位老軍人曾於1954年2月獲朝鮮三級勛章,証書由當時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書記長康良煜簽發。老人在信中寄來了本人文章剪報,並寫了一段話,讀之令人肅然起敬。老人說,當年志願軍第三、第四、第五次戰役是在“三八線”以南打的。由於后勤供應遭阻,部隊隻好挖了當時南朝鮮老鄉埋在地下的糧食以充飢,但當時是寫了借條的,放在米缸裡埋回地下,估計現今仍在。老人說,這筆賬未還,他始終牢記在心。多年前老人曾給有關部門反映,建議按我們紅軍時期的老傳統,尋找當年的債主,主動償還之,但由於多方面的原因未果。老人年過八旬,至今仍惦記著這件事。老人說:“你若能推動這件事落實,那該多好。”
我是含著熱淚記下這段文字的。
(張璉瑰,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海外網專欄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推薦閱讀
(責編:宋勝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