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記憶南粵魯東中原創投成渝書畫贛鄱旅游IP電視華商紙媒滾動
2014-07-24 06:51:00|來源:海外網|字號:
7月22日,歐盟舉行成員國外長會議,與會各國同意對俄實施新的制裁,具體措施最早於25日公布,並將擬出擴大制裁計劃。一周前被擊落的馬航MH17班機上的298名遇難者中,包含歐盟成員國荷、英、德、比及與歐盟有密切關系的澳、新、加乘客共240人。這種情況下,歐盟不得不站在事件處置、國際調查、如何應對烏危機和處理歐俄關系的第一線。
墜機消息一公布,歐安組織立即派出30人調查團奔赴事發現場,歐洲航空安全組織、國際刑警和歐洲刑警組織等隨后也派人前往。7月20日,法總統奧朗德、英首相卡梅倫和德總理默克爾舉行電話會議,緊急商討烏東局勢和墜機事件,建議召開歐盟外長會議,並向俄羅斯發出類似“最后通牒”的警告,要求俄確保國際調查能安全、不受阻礙地進行,否則將實施新的制裁。奧朗德辦公室、英首相府發言人都發表了相應聲明。德外長施泰因邁爾稱,這是俄最后顯示其願意尋求共識的機會。澳大利亞則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供磋商表決的譴責決議草案。
在這次空難中失去193名國民性命的荷蘭表示,將展開戰爭罪調查,發誓要嚴懲凶手。外長蒂默曼斯率15人組成的鑒証調查組已抵達烏首都基輔,另又派出法証專家和檢控官進行調查取証。據外媒報道,荷首相呂特19日致電俄總統普京時“言辭激烈”,要求讓調查人員進入事發現場,並將遇難者遺體運回荷蘭,否則將考慮對那些直接或間接要為墜機負責的人士實行全面制裁。
盡管奧馬巴高調出場,把墜機責任歸咎於親俄民間武裝和俄羅斯,但其表態是“留有余地”的。由於事件牽扯歐洲數個國家,使歐盟成為應對的主角而非美國,因此事故的后續處置情況如何,關鍵看歐盟的態度和行動。美前國務卿希拉裡則鼓動稱,“這件事須由歐洲出頭,歐洲各國政府應對此表示憤怒”。
眾所周知,烏危機發生迄今,美歐已對俄共同實施了兩輪制裁。7月16日,美率先宣布對俄實施第三輪制裁。雖然歐盟隨后響應,也公布了第三輪制裁措施,但時間上的差別可見歐美在對俄制裁上存利益和策略分歧。然而,墜機事件迫使歐盟站到了前台,更傾向通過制裁迫俄就范。圍繞墜機事件處理調查進程,若俄言行達不到歐盟的“期待”,不排除歐盟會採取比美“更激烈”的制裁措施可能。英國《金融時報》7月23日刊文鼓動歐盟“統一思路制裁俄羅斯”。
然而,習慣於在國際事務中保持低調卻一夜間被卷入烏危機中的荷蘭,一直以來與俄有密切經貿關系,后者是荷第三大貿易伙伴。2012年,荷對俄貿易逆差約210億美元,同時,荷還是俄企業的“避稅天堂”,吸引了數十億美元俄資產。德企業在俄投資約200億歐元,法俄有軍火貿易,法將向俄出售2艘價值12億歐元的戰艦﹔英、法、德、意對俄貿易逆差總和約有120億歐元﹔歐盟28個成員國能源進口中,俄天然氣約佔24%。從這個角度考慮,難怪歐盟在對俄制裁中依然與美保持距離,且態度措施審慎。
歐盟“核心”成員與俄經貿關系密切,而“非核心”成員的中東歐小國卻主張對俄強硬。由誰出任歐盟新對外事務專員一職上的激烈爭奪,以及本次外長會議上主張立即實施全面制裁和主張有限升級制裁之爭,便是一個縮影。
墜機事件會歐俄關系發生怎樣的變化,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核心成員”德法荷等國的態度。同時,也考驗俄處理與歐盟關系的能力。
(俞曉秋,國際關系學者,海外網專欄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