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記憶南粵魯東中原創投成渝書畫贛鄱旅游IP電視華商紙媒滾動
2014-07-25 06:44:00|來源:海外網|字號:
7月2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了10項舉措,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對症下藥,其中有好幾條涉及企業融資成本過高的問題。這是針對我國今年上半年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問題提出的一個重要舉措。
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取得7.4%的同比增速。盡管未能達到7.5%的目標,但第二季度略高於第一季度,表明經濟形勢確實在好轉,中央推行的微刺激政策達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一些微觀經濟領域,仍然存在不能忽視的問題,其中主要的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在我國的貨幣政策仍然堅持穩健方向,不以貨幣放水來刺激經濟增長的背景下,央行推行了定向降准措施來給中小微企業實行“噴灌”、“滴灌”,但並未取得較好的效果。
按照定向降准的要求,央行在上半年內兩次降低了縣域金融機構、農村信用社等基層小型金融機構的存款准備金率,使這些與基層中小微企業存在地緣優勢的金融機構獲得了較為寬鬆的信貸頭寸。但是,這些小型金融機構放出的貸款,其利率普遍很高,一些貸期僅有6個月的短期融資券,其利率都要在15%左右。這對於本身利潤微薄的中小微企業來說,其融資成本的壓力可想而知。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這與地方小銀行自身存在的經營劣勢有直接關系。我國的工農中建等大型國有銀行,經過多年的經營,其市場觸角早已深入到了基層,它們在吸收存款上相比地方小銀行,有著更靈活的手段和優勢。地方小銀行要在這方面與其展開競爭,除了提高存款利率以對儲戶增加一點吸引力以外,不可能再有其他途徑。但這樣一來,地方小銀行放出的貸款,其利率自然需要相應提高,融資成本高的問題也由此而產生。
其實,對於銀行來說,無論是國有大行還是地方小銀行,以民營企業為主的中小微企業從來不是理想的信貸投放對象。中小微企業的經營能力薄弱,向它們投放信貸,其風險遠遠高於向大型國有企業放貸。最近各地出現不少民營企業的信貸到期兌付危機,就現實地說明了這個問題。顯然,要求地方小銀行來負責解決中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並不是一條理想的途徑。如果中小微企業的資金融通渠道隻有這樣一條,它們就隻能承受融資成本高的壓力,從而難以走出經營困難的圈子。
因此,要有效地降低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需要國有大銀行出更多的力。我國的國有大銀行長期以來作為國家的宏觀調控工具,其信貸保証了國家投資的大項目的順利推進,也保証了國有企業的做大做強,這些銀行自身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但相比之下,它們對支持中小微企業卻態度冷淡,其遍布於基層的經營網點吸收的民間資金大多進入了國有大銀行的信貸盤子,反而在客觀上減少了民間資金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
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批評一些大銀行隻做大生意,“對成長期的中小企業不肯給一點陽光雨露”。這個批評一針見血,指出了國有大銀行在信貸投放上偏重於大項目而忽視對中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支持的要害所在。我國的國有大銀行由國家投資,僅從這一點來說,它們也承擔著為國家宏觀調控方針服務的使命,當國家要求向中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支持的時候,國有大銀行不應該置身事外。隻有國有大銀行參與到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中去,並且利用其市場優勢地位控制好貸款利率,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才可能降低,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宏觀調控政策也才能落到實處。
(周俊生,財經評論員,海外網專欄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