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記憶南粵魯東中原創投成渝書畫贛鄱旅游IP電視華商紙媒滾動
2014-07-31 09:59:00|來源:海外網|字號:
近20年來,幾乎每次外資在華企業發生影響較大的負面新聞並受到中國政府有關部門調查處置時,就會有人發掘出其背后種種“內幕”。7月28日,國家工商總局的相關人員突訪微軟位於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四地辦公室問詢一些事宜,陰謀論迅速泛起,有些西方媒體甚至把福喜事件與微軟遭調查挂鉤,聲稱這是在打擊壓制外國公司。然而,事實就是事實,想象就是想象﹔隻要冷靜客觀審視,不難發現調查微軟合理合法,不難發現這些“陰謀論”的荒謬不合事實、邏輯之處。
且不論調查微軟完全在中國這個主權國家的范疇之內,我們需要首先明確一個事實:美歐等發達國家此前早已不止一次對微軟發起壟斷指控,並處以嚴厲處罰。早在1990年代,美國法院就裁定微軟操作系統捆綁瀏覽器軟件銷售為壟斷行為,並處以巨額罰款,責令改正﹔歐盟等其它國家對其調查處罰也不遑多讓。微軟在中國市場所佔份額、營業收入與在美歐不相上下,為何中國就不能調查其壟斷行為?須知發達國家跨國公司在發展中國家行為通常比在母國更“放肆”,這本來是國際經濟的常識。
平心而論,這兩年外資企業在華受到的反壟斷懲處並非都很適當。某種程度上說,在這些案件中,相關商品之所以能夠賣出驚人天價,更大的原因是中國消費者的非理性追捧集體行為、某些中國富裕階層和拆遷戶盛行追求豪車之風、以及分銷層級過多,與實際上的“壟斷行為”關系不大。倘若不能解決這些問題,單純拿“壟斷”行為開刀,根本無濟於事。但也必須提醒外企,發改委反壟斷首先是拿內資企業開刀的,2011年的電信聯通涉嫌壟斷案、2012年末2013年初的茅台五糧液反壟斷案,挨發改委“整”的都是大牌內資企業。
把在華外資企業密集受查說成“陰謀”和“貿易保護主義行為”,其實是次貸危機爆發以來,某些外資企業抱怨中國投資環境惡化的一脈相承的發展。或許我們的投資環境不盡完美,但我們已高度重視並著手改善投資環境。因為中國越來越不能依靠廉價勞動力和財稅優惠吸引國內外投資,吸引投資的著力點必然要日益轉向基礎設施和產業配套、公共服務、人力資源質量等方面,而良好的投資環境是內資企業和外資企業共享的。但將“歧視外資企業”的帽子扣到20多年來以對外資超國民待遇而聞名的中國頭上,未免不可思議﹔與持續增長外商直接投資統計數據對照,這些抱怨更顯得分外蒼白。
這類抱怨之所以發生,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某些投資者希望借此制造壓力,使得中國政府給予他們更好的待遇。這是一種政治策略,但外界不可把這種政治策略語言太當真。
另外,某些外國投資者希望維持超國民待遇,而這種期望顯然更不現實。對於海外投資者而言,期望得到東道國較為寬鬆的待遇實屬人之常情,但在一個正常國家,希望借助不客觀的說法實現這一目的,結果多半會南轅北轍。而且,與其徒勞地追求不現實的目標,投資者不如認清大勢,順勢操作,取得符合外來投資者本份的收益。
中國發展的方向不應也不會是從開放走向封閉,而是提高駕馭開放經濟的水平。中國外資政策近年的調整目的不是要關閉國門,而是要為內資企業創造平等競爭的環境﹔不是為了驅逐、限制所有外資,而是要加強篩選,限制住外資中的“刁民”,為“良民”創造更好的環境,避免劣幣驅逐良幣。中國固然應當糾正某些以前的失誤,把本來不該放開的領域重新管理起來,但就總體而言,中國利用外資的深度和廣度仍將繼續擴大。
(梅新育,商務部研究員,海外網專欄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