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4 08:30:52|來源:紅網|字號:
針對中國反壟斷部門近期開展的反壟斷調查,特別是多家外國汽車、食品、軟件企業被查一事,一些外媒和外國政府官員擔心影響外企在華利益,“將終結奧迪汽車或星巴克咖啡在北京比倫敦或紐約的利潤更豐厚的時代。”一些外國公司則擔心,反壟斷調查可能代表著一種較新、較微妙的保護主義形式的出現。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8月9日曾發表談話稱,中國依法對外企反壟斷調查不是“排外”。(綜合8月13日《參考消息》、8月12日新華網、8月10日中國廣播網報道)
反壟斷調查引起這樣那樣的擔憂,或者說質疑,並不讓人奇怪。反壟斷立法及執法在世界各國,歷來都可能引發爭議。批評者通常會從政府管制的種種弊端來提出批評。這種批評很多時候是不看事實,隻看是否符合經濟學原理。從另一個角度看,反壟斷調查的針對對象,通常都是跨國企業,這些企業擁有很強的話語權,不僅包括對所在國政府的游說能力,還有通過利益聯結實現並發出的專家話語。
盡管如此,很多人也注意到,我國此次反壟斷調查所引發的輿論爭議,要比美國、法國等國此前更高頻度開展的類似調查執法行動更多。原因在於,一方面,我國各類執法行動、調控動作的運動式風格非常明顯,這難免授人以柄。事實上很多專家和媒體提出質疑,主要就是因為過去的一些執法和調控是運動式整治,所以推出一個結論,認定這次的反壟斷調查行動也是運動。
另一方面,我國反壟斷的主管、執法部門,對一些行業領域的國有企業、地方受保護的民營企業濫用市場地位優勢等種種違法做法的規范干預,往往不及時,非常不到位。
要澄清國外有關方面對反壟斷調查針對外企的妖魔化指責,我國反壟斷部門的回應不能隻談“不是排外”,而應明確列明此次納入被反壟斷調查企業的違法事實。有關方面還應坦承過去的壟斷執法調查存在力度不夠、落實不徹底的問題,要公開承諾未來的調查執法將嚴格執行《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將對外企、國企、民企一視同仁,確保執法調查公平。
反壟斷調查的決策、立法、審批還需要實現進一步的政務公開,納入公眾監督,實現公眾參與,要為消費者、創業型企業、中小企業抗衡大企業和壟斷企業不當行為提供法律保障。我國反壟斷主管部門主要是發改委、商務部、工商總局三部委,隻有通過反壟斷調查政務公開和公眾參與,才可能最大限度的控制利益集團通過游說和專家話語干擾執法的情況出現,讓主管部門或個別經辦官員的履職受到監督,加大設租尋租為壟斷提供保護的操作難度。
文/鄭渝川
反壟斷立法,壟斷企業,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