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4 07:27:00|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字號:
若不是湖北作家協會主席方方炮轟詩人劉忠秧跑路“魯獎”的微博,魯迅文學獎恐怕要被人們忘記了。日前,第六屆魯迅文學獎詩歌獎公布再次引發爭議,有網友寫下一首《如夢令·魯獎》嘲弄該獎:“近日魯獎公布,世人皆知套路,笑看各點評,扒開評審內部,黑幕黑幕,驚起看客無數。”其實,越來越失去影響甚至被人嘲弄的文藝獎項何止魯獎呢?近年,除了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也遭受各種質疑。不單是文學獎項,包括金雞獎、百花獎在內的絕大多數中國的文藝獎項的結果都和大鍋飯結緣,飽受詬病。
包括魯獎在內的文學獎項如何再塑形象?我以為首先要做的是自珍自重。
做到自珍自重一點不難,關鍵是要珍惜這些獎項的聲譽。就拿魯迅文學獎來說,它創立於1986年,是以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魯迅先生命名,為鼓勵優秀的中短篇小說、報告文學、詩歌、散文、雜文、文學理論和評論、中外文學作品的翻譯作品而設立的。它與茅盾文學獎共同構成中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大獎。這個獎項不僅應該保持它的偉大和崇高,而且應該將其進行到底,才不辜負這項獎的初衷。魯迅文學獎已經成為了一個文化品牌,一個文學象征,要珍惜這一個品牌和象征的來之不易。其他獎項亦大致如此。
做到自珍自重一點不難,還要在評選過程、尤其是評委的選擇上下大功夫。從人們這次對魯迅獎的批評看,評委的選擇的確有問題。此屆獲獎者周嘯天的詩頗得著名小說家王蒙的激賞,但有人認為王蒙先生本就是國詩創作的外行。評論者徐晉如說:“鄙人在書店曾翻過他和畫家謝春彥的《王詩謝畫》,幾乎沒有一首符合格律的作品,更不要說進一層的情志、意境了。”其他獎項也有盡管是內行但已經與時代隔絕或精神、身體都力不從心的人當評委的現象,如此評委怎能評出真正的好作品,如此結果又怎能服人心呢!
魯獎及至所有獎項的評選過程,一定要堅持公開、公正、透明的原則。這些傳統獎項評選的過程和方法不妨借鑒當下一些時尚的娛樂化的比賽過程和方法,比如中國好聲音、青年歌手大獎賽等等。將比賽過程放到報紙或網絡上,由關門評比、黑暗中評獎變成開門評比、開門競爭。將作家作品展示在百姓面前,聽取各方意見,避免“炎黃子孫奔八億,不蒸饅頭爭口氣。”這種連打油詩都不如的作品獲獎,令結果難以服眾。
其實,公開評比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將評獎的過程展示出來。這個過程也是提高人民群眾審美趣味和文藝鑒賞力的過程,也是文學藝術從象牙塔走進人民群眾的過程。公開評比可以發揮出這些獎項對於藝術普及性的作用,讓更多的人知道這些獎項,從而喜歡文學和藝術。
當下文藝獎項很多,但基本上作用很小,甚至沒有作用。若想發揮這些獎項應有的作用,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但我們從事這些工作的同志,特別是文化藝術部門,不珍惜榮譽的來之不易,不珍惜幾十年的品牌效應。這種不珍惜,小而言之是給獎項本身帶來損失,大而言之是發揮不出來文藝作品在時代洪流中應當發揮的鼓舞士氣與凝聚人心的作
魯迅文學獎,獎項,文學象征,1986年,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