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 正文

吳丹紅:輿論誤會司法,用信息開放化解

2014-08-14 07:24:00|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字號:

“富商抱陌生女子跳水致其溺亡,賠償386萬獲緩刑”,昨日這樣一條新聞對網民的視覺沖擊力是很大的。網絡上的仇富心態、仇官心態以及對司法不公的積怨可能會借此宣泄出來,至少在道德上,這樣的判決依然被媒體再次審判定了性,是“花錢買刑”,是“草菅人命”。可是,魔鬼總體現在細節中,如果沒有更詳盡的証據呈現就輿論討伐,終究隻會落於口水戰。

拋去富商和政協委員的身份,被告人和被害人素不相識、惡作劇行為、向公安機關自首、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認罪態度良好、積極支付足額賠償、獲得被害人父母的諒解……這些因素如果放在一個普通人身上,或許最后獲緩刑並不意外。因為過失致人死亡,情節較輕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本就是法律的規定,加上一些從輕減輕情節,完全有可能輕判。但不少人主張被告人有“騷擾不成故意殺人”的可能,量刑過輕。這是另一個需要用証據証明的問題,至少目前檢察院起訴時沒有任何証據証明是故意殺人罪。

在自媒體高度發達的今天,所有的公共事件和熱點案件都會被置於聚光燈下。普羅大眾擁有了法庭之外充當“陪審員”的權利,審判不再成為諱莫如深的話題,這種開放性當然有利於司法公正的促成,但同時也會糾結在輿論審判的影響中。錢雲會案、夏俊峰案、吳英案,無不充斥著法律人思維和自媒體人思維的碰撞。法律人大多有專業訓練,不會為情緒所左右,但自媒體人很難做到,他們需要的是傳播力,有時越偏激的觀點越有傳播力。但這些觀點,有多少經得起証據和事實的嚴格檢驗?

在司法判決和輿論評論的張力中,法院已經很難置身事外,對網上如潮的聲音置若罔聞。事實上,這些年的司法改革中,判決書全文上網甚至網上直播等舉措,已經在司法公開性透明性上邁出了重要的步伐。但面對一些引起社會爭議的重大案件,在不影響國家機密和個人隱私的前提下,還是有待將更多的案件細節公之於眾。“富商抱陌生女子跳水致其溺亡,賠償386萬獲緩刑”這樣的標題,隻會引起公憤,而此案的細節在諸多報道中卻沒有更深入挖掘,信息量不足以支撐媒體對法院裁判的公正性進行全面而客觀的評論。

這些年,我們見多了聳人聽聞的“標題黨”以及事后案情反轉,也見多了公共事件中輿論“雙刃劍效應”產生的影響。司法專業領域內的判斷和輿論評論之間的鴻溝,需要靠信息的開放去填平。這種信息既包括司法機關向社會及時輸送案件的准確事實,也包括輸送跟案件有關的法律知識。司法不僅向社會送達裁判,更要運送法理上的正義,才能讓每個人感受到法律的脈搏。▲(作者是中國政法大學疑難証據問題研究中心主任)

(責編:宋勝男)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案件,司法公正,司法改革,司法不公,輿論審判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媒體:中央巡視與專項追逃內外聯動反腐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最美中國名校“校花”巡禮—吉林篇(高清)

閻錫山在山西的最后時光(組圖)

評論|咨詢|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