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 正文

新京報:產婦喪命,醫護全失蹤?

2014-08-14 02:39:00|來源:新京報|字號:

有媒體報道,8月10日湘潭縣婦幼保健院一名張姓產婦,在做剖腹產手術后,因術后大出血不幸死亡。家屬進入手術室后發現,本應該搶救病人的醫生和護士,此時已全體失蹤,不知去向。該消息被各大網站轉載,引起輿論一片嘩然。此后,當地衛生局的一位副局長對媒體明確否認了醫護人員全體失蹤的說法。(相關報道見A18版)

醫護“集體失蹤”太離奇

我作為一名醫生,認為在患者死亡后,醫護人員集體失蹤的說法,太過離奇。

首先,在我們國家,目前非常重視孕產婦的死亡情況,在對醫院的管理考核中,孕產婦的死亡是權重很多的指標,醫院必須要對這樣的病例實施嚴格的上報制度。所以,從相關的報道中,在搶救這名張姓產婦的過程中,該院一半的醫務人員都幾乎投身其中,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今醫院“產婦為大”的情況。既然醫院前期的搶救工作都做了,最后有什麼理由失蹤呢?

其次,醫生都明白,在醫療責任的追查過程中,對流程的把握十分重要。很多時候,不管醫生有沒有責任,如果該有的流程沒有到位,都可能成為承擔責任的原因。一般發生產婦死亡這樣嚴重的事件,醫生都會盡可能把流程做到完善,不可能在最沒有技術含量的最后環節搞一個集體失蹤。

但此事件中,可能存在當事醫院告知程序不完善的地方。一般而言,要告知患者家屬噩耗的時候,要盡可能保留一下搶救時的原貌,並讓其確認搶救結束,讓患者的直系家屬看到患者死亡的原始狀態后,再撤離搶救設施。但在此,或許在家屬看完患者之前,就已經做了尸體處理,這可能在某些方面會引起患者方面的誤解。此外,對於死亡患者,醫者應該表達必要的尊重,比如在其家屬進來看死者“最后一眼”的時候,適當維持一種肅穆的氛圍,並適當陪伴,或能適當減少家屬內心的痛苦。

雖然真相還未最后發布,但這樣一個事件還是提出了這樣幾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其一,對於醫療事件,報道時應該多一些謹慎,在確切了解事件前,不宜把一面之詞作為事實依據。其二,中國要盡快建立具有公信力的醫療質量評估體系,讓那些令家屬疑惑的病例,最終能得到一個相對客觀的解答。在此事例中,許多情況還不明了,家屬就提出了120萬元的賠償要求,這樣做,並不是醫患矛盾的好方法。 □鄭山海(醫生)

輿論不必著急“宣判”

沒有真相,就難言是非。這句話用在湖南產婦之死事件上面,很是合適:該事件昨日因起初報道中“主治醫生、護士全體失蹤”等表述,而迅即引爆輿論,成了網上熱門話題。涉事各方各執一詞,“鍵盤黨”一哄而上,“無腦噴”借題發揮……一時間,口水熬成粥,而真相則被“一點就爆”的情緒泡沫遮蔽。

都知道,涉醫事件的輿情沸點很低,而動輒抨擊醫德,也是流行的喟嘆。在該事件上,公眾情緒的躁動,也是“呼之即來”。

在起始報道中,產婦家屬的悲愴控訴、醫院方面的“避談詳情”,還有“醫護人員全失蹤”等驚悚化描述,沿著“揭醫療黑幕”的路數不斷發酵。它像一團干柴,在“看客正義”的烈火下,立馬燃起熊熊大火。譴責醫院方草菅人命、感慨其“病得不輕”、怪責其不正視質疑……各種有色評判,朝著涉事醫院涌來。

如果說,聽信一面之詞易墜入“真相迷途”,那輕易地轉向“另一面”,也有些失之貿然。要看到,隨著各方不斷拋出的說法,似乎陷入“羅生門”。家屬和醫生的矛盾是發生的,何以進一步被激化?是該相信家屬呢?還是之后網友的爆料?抑或是當地衛生局暫時的表態?這些問題,單憑一方難以給出滿意的答案。

聽信一面,都基於單線化闡述,而非“全景式”的事實判斷。就眼下看,各種情況都還不明朗。若無法對來龍去脈的每個細節理順,很可能跌在“誤讀誤解”的坑裡。

是的,作為圍觀者的公眾,確實可玩真相競猜、搞道德批斗,事后一拍屁股走人,轉為隱身狀態。可罔顧事實、臆斷先行的“口炮”,有多少現實價值?若對涉事當事人造成誤傷,又有誰來為之擔個責、認個錯? □午夜侃人(媒體人)

(責編:宋勝男)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醫護人員,醫療質量評估,京報,醫療責任,宣判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媒體:中央巡視與專項追逃內外聯動反腐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最美中國名校“校花”巡禮—吉林篇(高清)

閻錫山在山西的最后時光(組圖)

評論|咨詢|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