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4 08:58:59|來源:海外網|字號:
從高校畢業生中招聘城管隊員,合肥市此舉一直走在全國前面。從2009年開始,該市每年招聘一定數量的大學生城管。目前,合肥大學生城管的數量已佔800名在編城管總人數的四分之一左右,這一比例在全國也並不多見。在一片混合著贊成與反對的聲音中,合肥市的大學生城管現在又面臨著新的尷尬——人才流失不斷增加。一項最新統計顯示,合肥市首批招聘的100名大學生城管已有22人選擇離職。(工人日報,8月13日)
正如當初招聘大學生做城管隊員引發社會關注一樣,如今“大學生城管離職”的消息再次引發輿論關注。說真的,無論是招聘還是離職,輿論對於大學生城管的目光,很大意義上膠著於“大學生”這個特定的標簽上。游離在“大學生城管”身上的聲音,一直是贊成與反對兼而有之。在一片浮華喧囂的爭議中,一些真正的問題似乎無意中被忽略。
不得不承認,對於招聘大學生做“城管”一事,很多人都在擔憂。畢竟,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城管”這一職業的“聲名”存在頗多爭議。不少大學生當初選擇城管,也直言是為了“事業編制”,然而進入圍城之后,發現裡面有許多不盡人意之處。城市管理執法過程中情與法的矛盾交織,社會上帶有各種成見的另類眼光,職業上升發展渠道的狹窄逼仄,等等,都讓當初對“事業編制”的美好想象漸次銷蝕。
對“大學生城管離職”不必大驚小怪。“大學生城管”既是“大學生”又是“城管”,在高校畢業生就業和城市管理困局的雙重壓力下,二者的結合更有巨大的新聞附加值。從大學生的擇業觀念、加諸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到城市管理在公共治理源頭上的設計漏洞、從業人員素養能力的參差不齊,這些因素集中在“大學生”和“城管”這兩個社會給予特殊關注的身份標簽上,更容易成為檢視公共治理成色的重要場域。
社會對“城管”職業的特殊眼光,來自於當前城市管理體制欠缺科學化、法治化、制度化的頂層規劃,城市管理在具體執法過程中遭遇的情與法的摩蕩碰撞,不過是這種“原罪”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的體現。當初或因緩解就業壓力、或因事業編制誘惑而選擇城管職業的大學生,對此理應有著屬於自己的判斷。從對城管職業的趨之若?到如今“無奈離職”,更像是擇業觀念的一次蝶變。正如報道中一位城管局長所言,大學生城管離職“對於整個城管系統的更新換代未必不是好事”。經過城管這個特殊崗位的磨練,大學生城管對公共治理的維度理應拓寬、加深,同時就業理念也會變得更加成熟、理性。
不妨以平常心態看待“大學生城管離職”。“大學生”不該是輿論追逐的標簽,“城管”所附著的事業編制也不該是大學生就業的狹仄目標。“大學生城管離職”不過是人力資源的正常流動現象,社會對此切不可陷入“眼球效應”的泥淖不可自拔。與其炒作“大學生城管”的身份標簽,不如反思大學生就業環境與城市管理困局。從大學生就業方面看,革除就業與事業編制關聯的固化思維,讓市場在人力資源配置的過程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為就業提供更加貼心、高質量的服務,比如盡早解決備受詬病的檔案管理費問題﹔從城市管理的困局來看,完善城市管理的頂層制度設計,讓法治成為包括城市管理在內的公共治理的原色,變城市管理為城市治理,不斷提升城市治理含金量、構筑城市治理良性格局,將城市治理納入推動公共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宏觀布局。(凌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