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媒體集萃>> 正文

摒棄“含淚勸告”式報道

2014-08-29 10:44:00|來源:中國青年報|字號:

最近,有媒體針對名校熱做“降溫”報道,稱擇校及其背后的亂象原因在於“家長名校情結難解”,並導致了“孩子無辜受累”,如“名校壓力下少兒精神疾病發病率增多”等。報道本是出於好意的勸誡,但公眾並不領情,認為名校情結背后的教育資源不均衡、不公平才是症結所在,“明明是制度的問題,卻指責家長,作者太膚淺”。

其實,這種遭遇質疑的報道並不鮮見。比如:在一線城市“漂”得艱難,就勸“蟻族”回老家回三四線城市生活﹔房價太高,就勸年輕人租房子﹔大學畢業不好找工作,就勸農村孩子不要上大學……

有人將這種論調統稱為“含淚勸告”:試圖通過動之以情理、曉之以利害,改變人們已經形成的觀念和做法,從而使個體問題和社會問題隨之緩和、稀釋。姑且不論“含淚勸告”式的說辭,對真問題的解決有益與否,僅就輿論引導而言,已被傳播實踐証明是失敗的,至少在上述的案例中,沒有哪個不是罵聲一片。何以至此?

其一,“含淚勸告”的立場不對。帶有勸慰、說教或心靈雞湯意味的“說服”,把自己置於不食人間煙火的“客觀”之境,沒有設身處地地站在普通人的立場,沒有考慮普通人的需要,“站著說話不腰疼”。這種缺乏同理心的報道,不僅不合“現實潮流”,而且不顧“常人理性”,自然得不到共鳴,也就難怪網民質問:難道你不這樣嗎?

其二,“含淚勸告”的方向不對。此類論調建立在簡單化的歸因基礎上(如情結之類的標簽),無視復雜性,回避真問題,隔靴搔痒。不說如何調整解決結構性、現實性問題,卻試圖調試改變主體選擇﹔不尊重人們用腳投票的偉力,總幻想理念灌輸的魔法。比如,將名校熱歸咎於家長的“名校情結”,有避重就輕、因果倒置之嫌﹔問題求解寄望於家長的“醒悟”,有降溫不退燒、治標不治本之失。

其三,“含淚勸告”的方法不對。“含淚勸告”者出於介入現實的急切心態,意圖“矯枉”實則“過正”,走向蹺蹺板的另一端,缺乏對問題全面辯証的認知。畢竟,一部分“事實”並不能証偽另一部分“事實”:名校壓力造成了一些“精神疾病”,不能否定更好的師資、環境和成績等“大概率”事實﹔心理醫生、教育工作者的視角,也無法代替家長和學生的聲音與考量。

可見,“含淚勸告”式報道有姿態高蹈之過,也有採寫失衡之失。摒棄“含淚勸告”,需要媒體人放低姿態,以平實的心態、辯証的思維直面現實,不回避、有擔當,讓報道有理性的深度,也有感情的溫度,有人間煙火,也有人文關懷。(李成)

(責編:王書央)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含淚勸告 事實 家長 名校情結 過正 矯枉 精神疾病 問題求解 擇校 一線城市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媒體:中央巡視與專項追逃內外聯動反腐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最美中國名校“校花”巡禮—北京篇(高清)

閻錫山在山西的最后時光(組圖)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