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9 11:10:59|來源:荊楚網|字號:
人民日報近日連續報導,安徽省衛計委下發《關於加強醫療機構靜脈輸液管理的通知》,公布“53種不需要輸液”的疾病清單,並要求醫療機構嚴格遵循世界衛生組織提倡的“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靜脈注射”這一用藥原則。
安徽在“科學輸液”走在全國前面,並就醫療機構的用藥管理、醫生處方監督和阻斷以藥養醫方面提出了若干硬措施。然而,長期的猛藥治?,在社會層面已經形成強大的慣性。用藥畢竟是醫患關系的重要內容,在仿佛“全民皆醫”的夾生環境下,患者具有科學用藥理念,與醫方切實履職同等重要。
不久前,一同事的女兒帶著兩歲小孩從新加坡回漢期間,小孩不慎患了感冒,高燒40度,作外公的催女兒帶小孩快去打點滴,可是孩子媽並不著急,堅持讓孩子服藥,假期到了,寧可帶著口服藥上飛機,也沒讓小孩打點滴。這事兒在國內沒幾個父母能夠頂得住,你不想打,也很難頂住醫生的“恫嚇”。我的兒子小時,也少不了感冒發燒,並不懂醫隻學過生物的妻子隻知道“是藥三分毒”,每次醫生讓打點滴,她總以沒有時間婉拒,央求醫生開藥,回家按規定細心服用,一次次搞定。
所以,安徽省衛生部門要求廣泛開展“科學輸液”宣傳,糾正不良有藥的習慣,這個軟功夫值得下。其實,增強患者“慎吊”的自覺性,不僅有利於落實輸液新規,還會推動更新就醫和用藥的許多理念。
多年前一次扁桃體發炎,由於急著回鄉過年,我找到熟人醫生,他說保管一針見效,后來才知道,他用的是激素。不記得央視今年何時播出了類似新聞后,我就暗下決心“慎吊”或“慎藥”。5月份,扁桃體有輕微痛感,我決心不用抗生素藥,而是早晚用鹽水嗽口,找一劑中藥制品服用,后來開始咳嗽,就加服枇杷止咳露,幾天后,症狀緩解,繼而好轉。第一次抗拒“抗生素”成功,激發我摸索總結出更多“自治”法則。
在常見病、多發病范圍內,能靠身體素質抵抗的,就不過度依賴看醫生﹔能靠食物治療的,就不依賴吃藥打針﹔能用中草藥的,就不輕易用抗生素﹔能用鹽和碘酒消炎的,就不用帶有激素的藥肓﹔能靠靜臥休息緩解病症的,就不輕易加大加重藥量。我體會,普通人不可能精通專業醫術,卻可以摸索出類似這些抽象的醫道。
稿源:荊楚網
患者,抗生素,用藥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