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媒體集萃>> 正文

冬月禾:農民騙公款,看點在“導演”

2014-08-29 11:11:40|來源:荊楚網|字號:

  很多人都有過“辦証求人”的經歷,對此深有感觸的張先生說,自己曾用了一年半的時間,都沒有辦下來一張鄭州市的居住証,后來托人找關系,從申請到領証不過花了1個月左右的時間。(8月28日新華網)

  在今年的廣州“兩會”上,廣州市政協常委曹志偉及其團隊展示了一幅圖表,上面103個與人生不同階段相關的証件,共同演繹了真實的“人在証途”。然而,如果誰僅僅覺得數量嚇人的話,隻能說明他還“涉世未深”。不少“証”的誕生經歷,都可以成為人生重要的一堂“課”。而張先生,應該就是最有體會的學生之一。

  在“証途”上,政策制定者並不會有意為難群眾,也想普通老百姓都能輕輕鬆鬆辦下來。就像張先生見到的辦証部門負責人劉靜在媒體上作出的承諾,條目清晰,態度誠懇,給了辦証者無數信心。但承諾歸承諾,沒有實踐的檢驗,空頭支票的影子總會“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正好驗証了那句話:理性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再多的滿腔熱血,也難以敵過殘酷現實的風吹雨打。古有“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典故,張先生今卻隻能看“三個派出所拿不下一個暫住証”的笑話。這還只是其一,畢竟如若大家都“各自為戰”,再多的單位也無益,但在一個單位內部又當怎講?甲說可以這樣,隔壁的乙又說不行,同事之間還要玩“雞同鴨講”游戲,誰人受得了?

  千方百計想辦証,可到頭來除了留下了一年半時間的回憶,其他什麼影子都未見到,是不是走錯路了?關於“路線”問題,在《孟子·梁惠王上》中,有這麼一說: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后人遂以“緣木求魚”來比喻方向或辦法不對,不可能達到目的。屢受挫折之下,張先生也不得不反思,難道真的方法不對?受到身邊朋友影響后,自己隨即跟著“求人”,很快便証明了之前確實“方法不對”。

  古人的緣木求魚之所以成為今天的笑談,是因為其違背了自然規律。在如今“辦証求人”背后,卻是本末倒置的另一番景象:按照規矩辦事的步履蹣跚,不走尋常路的反而健步如飛。難道魚類經過兩千年的進化,如今生長在了樹上?這種“進化”當然純屬笑談,不過千年歷史演變后不可回避的是,法治建設已被提升到了全新高度。在如此環境下,為何依然上演著“辦証求人”的笑話?而且比緣木求魚更可悲可嘆。

  公眾常常仰慕法治而唾棄人治,法治也是政府有關部門不斷為之奮斗的目標。然而如今卻不得不反思,在法治建設道路上,有關部門又設置了什麼樣的關卡主動催生著人治的空間?借法治之名義,搭人治之平台,恐怕並不是群眾所願意看到的。

  稿源:荊楚網

(責編:宋勝男)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求人,導演,冬月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媒體:中央巡視與專項追逃內外聯動反腐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最美中國名校“校花”巡禮—北京篇(高清)

閻錫山在山西的最后時光(組圖)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